产业集群效应下的潮汕未来
2012-12-20 16:28:01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区域竞争的实质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产业的集群与升级能力的竞争。产业集群富于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竞争基础上的分工与合作,由此而促使交易成本最低、规模效益最高。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密度越高的区域,无一不是财富创造越多的区域。
从国际上看,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在纽约、多伦多—芝加哥、东京、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等五大都市圈;从国内看,中国财富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从广东省内看,财富主要集中在珠江东西两岸产业带,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珠江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形成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副处长谭炳才认为,粤东的发展,也不能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必须遵循产业集群与升级的路径。
潮汕地区处在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节点上,是闽粤赣经济区的中心点、连接点,又临近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连接东南亚经济圈的节点。潮汕四市通过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合作,逐渐形成多个特色产业的区域集群效应,吹响了粤东腾飞的新号角。
一方水土养一方商帮,即使同为潮汕背景,相伴而生,但在这块只有一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诞生了五个庞大的产业圈集群。为了更好地呈现潮汕地区的群体性产业特征,本文将通过网络资料整理,试图进行个性分析,希冀呈现一幅独具潮汕特色的产业群像图。
汕头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国六大经济特区之一,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汕头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支撑。而且,当前经济发展保持上升势头。2011年1-7月份,广东汕头市的进出口值在粤东五市中依然居于首位,比2010年同期增长20.2%。其中,香港是该市第一大出口市场,主要出口产品为主要是玩具、纺织服装、水产品等。
以玩具工艺、纺织服装产业见长的汕头民营经济,截止今年2月,已有上市企业20家,其中,金平区5家,龙湖区6家,澄海区7家,濠江区2家。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汕头的特色产业之一,仅汕头生产的内衣及家居服就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0%和80%。汕头澄海区更是被誉为“中国工艺毛衫名城”。据当地的有关数据统计,这个地区拥有各类型制衣厂1万余家,拥有商标6700余件,主要是文胸、家居服、无缝内衣、内裤、婴幼服几大类,在此基础上还延伸了一些细分产品,如“美体内衣”、“情趣内衣”等。
玩具产业也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集群、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发展新路子,澄海区更获准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汕头澄海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同时,澄海玩具已逐步形成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模具加工、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和产品销售、运输、代理出口等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涌现了以骅威、奥飞动漫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核心企业,拥有“骅威”、“奥迪”等中国电动玩具品牌产品2个。
潮州:陶瓷、食品产业圈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岭东首邑”等美誉,有史以来至新中国建国前,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治之所在地。
陶瓷作为潮州市一大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工艺上乘、门类齐全、风格独特的优势,是全国陶瓷产区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出口及总产值、销售额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04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瓷都”称号。目前,全市有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的企业约1万余家,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全市陶瓷产业布局形成了以枫溪为轴心,逐步向周边辐射的发展格局。
食品也是潮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至超千家,涌现了雅士利、佳宝、康辉、笑咪咪、威士雅、华联、市肉类联合加工厂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产品也由原来以凉果、糖果为主发展到饮料、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海产品、膨化系列等近20大类2000多个品种,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揭阳:五金机械、化工塑料产业圈
揭阳是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五金产品大量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已经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五金基地市”称号。
2011年7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正式授予揭阳“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荣誉称号,标志着揭阳已成为全国高档时尚鞋行业的领跑者,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塑料鞋类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普宁:华南药材产业圈
普宁,是揭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本文之所以把它从揭阳市中独立出来介绍,是因为该市已成为中国至今唯一的中药名城试点城市,也是目前广东各地市呼声最高的城市。
医药产业作为普宁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支柱产业,年购销总额逾100亿元,全市有医药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企业(门市)12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康美药业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起点最高、实现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的现代中药饮片基地。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场内经营商户410户,经营品种规格1000多个,年成交额超20亿元,是全国首个“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
汕尾:电子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圈
汕尾城区政府的信息显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9.9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9.1%。目前,该区已形成了四大工业产业集群:以德昌电子二级管制造、中洋电子科技海图定位仪为主的电子产业集群;以银鹏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陆用船用发动机组装配的发动机装配产业集群;以万盛织造、兴盛针织、奥米格服装为主的纺织服装制造产业集群;以国泰食品、五丰水产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该市地处珠三角东翼,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和优秀人才,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天然沃土。作为潮汕四市中相对较为落后的区域,选择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区域增长极,并通过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努力,培育成为汕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有利于汕尾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因为从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来看,信息产业具有产业层次高、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巨大、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而汕尾市本身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适合信息产业成长的环境。
当前,粤东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等4市正处于产业发展的上升周期,虽然各市的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但振兴粤东的根本出路,还在于促进产业的集群和产业的升级。根据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会议方针,结合潮汕城镇集群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在潮汕地区未来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培育一批集约发展,功能复合的城镇中心。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集群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特色旅游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临港产业集聚区、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区为主体,根据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升级要求,大力引导不同地区各类产业的空间聚集和整合。坚持优化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共建、加强产业对接,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产业融合格局。
同时,加快潮汕与珠三角、福建海西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强潮汕四市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全面融合,重点推进潮汕揭阳服务同城化,有效整合和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服务业互补优势,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共同构建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会议对潮汕四市未来经济发展及区域性产业分工做出了框架性规划:汕头将着力发展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区域总部基地;潮州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重要的潮汕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揭阳将依托空港,建设区域空港物流中心;汕尾则要着重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潮汕地区人均发展指标争取达到珠三角外圈层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地区GDP总量达到5900亿元,人均GDP达到3.4万元;到2020年,地区GDP总量达到10600亿元,人均GDP达到5.8万元。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副处长谭炳才表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粤东地区各级政府着力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促进产业的集群,二是促进产业的升级。产业的集群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时间,就是说,粤东必须用10年左右的时间赶上全省发展水平,否则,将会错失新一轮世界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向沿海转移的大好机遇。产业升级的实质是要素转移,是资本、技术、人力的外溢,当粤东产业需要优化升级的时候,就是粤东经济振兴的新阶段。
“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促稳定,以产业促和谐,在加快产业发展中解决粤东的问题,是振兴粤东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出路。”谭炳才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