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4日

“肖式”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亮点解读

 2013-06-27 14:03:38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空前的IPO事后追究机制、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的市场化、高管减持受限、预披资料的即时发布与更新等,成为此轮IPO改革的亮点。截止本刊记者发稿时,证监会仍未发布改革正式文件,因此,如下解读将基于“征求意见稿”而进行。

2012年,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下了有史以来新政发布最密集的速度。2013年3月,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资本市场在安静一段时间后,再度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6月7日,证监会再度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宣告新一轮的IPO改革正式启动。这也是肖钢上任以来,启动的尺度最大的一次市场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IPO改革是在IPO进入实质性暂停近8个月、IPO财务核查行动基本结束、新一届发审委成立的特殊背景下而推进的,其改革进度被市场认为是与“IPO开闸”的信号指示灯。

截至6月20日上午,证监会已经收到了2450份回复意见,包括信件6封、传真15份,电子邮件2429封等,这已经超过了2012年新股改革的征求意见总数1650份。回复意见数量的明显增多,显示了新股改革在市场各方中的关注度之高。截止本刊记者发稿时,证监会仍未发布改革正式文件,因此,如下解读将基于“征求意见稿”而进行。

亮点一:发行节奏的市场化

方案: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个月。

前瞻解读:过去的发行制度只放开了询价和定价的市场化,但证监会却控制着IPO的闸门,即企业通过发审会之后,具体何时能真正上市还要等证监会的发行批文。比如当前IPO在审中的83家过会待发企业,发行批文等待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一年,这并不是企业不想发,而是证监会不让发。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为造成待发企业积压,新股成了稀缺资源,炒新热情畸涨。

此次改革,让企业和承销商自主决定发行时机,如果行情低迷、市盈率过低,企业有权选择等待最佳时机,有了市场化的博弈之后,无论是新股的价格还是IPO时机选择,无疑都向市场化迈进了一步。

亮点二:发行价格的市场化

方案: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承销商自行协商确定。发行4亿股以下,需要不低于20名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配售股票数量比例提高至60%;发行5亿股以上,需要不低于50名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配售达到70%。

前瞻解读:新股定价无疑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现行的规定只要求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比例不低于50%,此番大幅提高网下配售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新股供给量,打破原有的供需关系,使新股定价的重心下移,有利于降低发行价,缓解新股定价的“三高”问题。

企查猫

在尚福林时期,机构配售比例仅为25%,导致新股尤其是创业板“三高”发行成风,发行市盈率动辄超过百倍,加剧了市场风险;在郭树清时代,机构配售比例提高至50%,此后的新股定价明显下降。此番肖钢将大盘股机构配售比例提至70%以上,除了有效抑制“三高”问题,也被市场解读为A股与国际接轨的重大进步。因为目前很多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IPO发行中,网下配售比例都在90%以上。

去年,新股发行改革只要求承销商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丰富的个人参与网下询价配售。而如今,肖钢拟进一步加强个人参与定价的作用,被市场解读为有意避免发行人与承销方存在的关联性问题。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