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政补丁征求意见 投行纠结预披露提前
2014-03-04 11:40:00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进入到3月,IPO新政微调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证监会此前已派员到地方监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地方证监局也收集了各家投行的意见和建议。不过截至目前,我们尚没有收到反馈意见,大家都在等待IPO新政补充意见的下发。”3月3日,华南一家大型投行项目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我们手上一个已过会项目补年报的工作已做得差不多了,但也不敢贸然递上去。因为招股书内容与格式应怎么改暂时还没明文规定。就算现在交上去了,说不定到时又要进行修改。”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
当天,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也称,“IPO新政‘打补丁’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与监管层变得格外谨慎有关。这次IPO新政后,市场反响最强烈的就是,投行的双向定价机制没建立起来,整个链条没制衡,全是钻制度空子。由此,导致最终的结果也完全有违监管层的初衷。”
“现在,尽管大陆市场在发行方面已迅速往境外市场靠拢,但由于监管没跟上,已弄得‘一地鸡毛’。如今,不仅是市场反响强烈,连地方证监局的意见也很大。”该人士称,“据我们了解,现在证监会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能接收材料,但建议保荐机构暂缓上报材料。”
另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企业申报信息表显示,截至2月27日,该周除了南京斯迈柯特种金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公司的IPO申请终止审查以外,并无新增排队企业进入初审名单。迄今,初审排队企业已连续12周零申报,仍在排队等待IPO的企业数量达693家。
放宽募投项目限制
该知情人士称,在上报的IPO新政修订意见当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议放宽募投项目限制。
该知情人士称,此次,监管层把IPO核准批文节奏放开、把定价管制放开,交给大家自主配售权之后,没料到新股存量配售、老股转让却演变成了老股东的“圈钱”游戏,新股二级市场炒作盛行,导致社会一片哗然,使后续的市场化改革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前述知情人士认为,监管层虽然想利用老股转让来抑制超募,但没想到有机可乘,被大股东们利用了,等于让已获得利益的人再次在市场上套现。
华南投行项目负责人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股东都想套现,也有不愿减持的。主要是现在募投资金卡得太死,想不套现都难。我们认为,对募投项目资金可适当放开。如果今年之内存量项目全部发行上市完毕的话,肯定会有发不出去的项目,超募自然难以成为普遍现象。”
前述知情人士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的超募要求减持老股规定有自己的特殊考量,但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老股东疯狂套现的极端情况。奥赛康就是典型例证。”
纠结预披露提前
前述华南投行项目负责人表示,在他们上报的IPO新政修订意见当中,除了建议放宽募投项目限制以外,最大的担忧就是预披露提前。
“我们希望申报企业的预披露时间可以适当延后,是否应该进行大规模的预披露也要有所考虑。”该负责人称。
“之前监管层表态,注册制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未来IPO申请企业一经受理即预披露,让媒体进行监督。事实上,我们的顾虑也就在此。如果预披露要提前的话,对第三方的媒体也要有制衡机制。我们不是说每一家媒体都会进行敲诈勒索,但如果做不到有所制衡的话,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并不是件难事情’。”
该负责人透露,“此前,我们一个创业板客户就曾接到过300家媒体的电话,有些简直是赤裸裸的敲诈。如果申请企业一旦实施预披露的话,指不定打电话的媒体会更多。”
该负责人称,按监管层最初的计划,除了已过会企业无需重新预披露,直接报会后事项以外,其他申报材料的企业,其任何修改全社会都可以看到。
其中,新报企业首次预披露材料在提交首发申请材料给受理处的同时提交。在审企业(包括已披露但未上会的在审企业也需按要求重新预披露,视同首次预披露,后续可能还有预披露更新)的更新材料提交时点在按要求提交反馈意见回复后,由发行部通知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将预披露的更新材料报到发行部。
“因此,我们的压力也更大了,必须把所有的工作做在前面,像招股书,特别是财务信息要反复进行仔细梳理,但还是感觉心中没底。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个,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没有报材料的另一个原因。”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听说之前有一家想报进去,但发现只有自己一家时,又往后拖了,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该负责人还提及,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保荐机构工作有“会计师化”的趋势,包括问核、审核等工作在内,都需要保荐机构经手。“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善,减轻一些压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