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2日

募集资金合理运用的必要性

 2012-08-03 09:21:17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的相关条例,科学规划募投项目,合理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的逐步投产和效益释放,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的相关条例,科学规划募投项目,合理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的逐步投产和效益释放,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证券向投资者募集的资金,但不包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募集的资金。

一方面,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的相关条例,科学规划募投项目,合理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的逐步投产和效益释放,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另一方面,监管层还应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募投项目变更的严格监管和约束,督促上市公司更好地发挥所募资金的功效。

募投项目变更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上市公司的信用形象受损。其中,部分变更行为还有可能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有效充分地利用募集资金,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仅会造成资本资源的重大浪费,而且还有可能放大证券市场的风险。证监会对此也有严格的规范和制约。

募集资金使用要有计划

证监会对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章节有多项规定,主要如下:

1、发行人募集资金应当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投资安排,应披露预计募集资金数额、专户存储安排、募集资金具体用途、预计投入的时间进度情况。实际募集资金数额与预计募集资金存在差异的,发行人应说明资金运用和资金管理的安排。募集资金项目涉及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的,应披露相关的履行情况。

2、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市场营销、改进技术或管理、改造生产或服务流程或设施、扩充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围绕主营业务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发行人应披露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安排,说明对发行人未来经营成果的影响。募集资金投入导致发行人业务模式发生改变的,发行人应说明这种变化对主营业务的影响,并结合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准备、产品市场开拓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

3、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现有产品产能的,发行人应结合现有产品报告期内的产能、产量、销量、产销率、销售区域,项目达产后产品新增的产能、产量以及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产品的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等情况,对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募集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生产的,发行人应结合新产品的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保障、项目投产后新增产能情况,对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4、发行人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支出很少、本次募集资金将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或研发支出的,应充分说明固定资产变化与产能变动的匹配关系,并充分披露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研发支出对发行人未来经营成果的影响。

 5、募集资金直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发行人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下列内容:

(1)投资概算情况,预计项目投资规模及募集资金具体用途,如购置设备、土地、技术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2)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选择,主要设备选择,核心技术及其取得方式;

(3)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能源的供应情况;

(4)投资项目的竣工时间、产量、产品销售方式及营销措施;

(5)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采取的措施及资金投入情况;

(6)投资项目的选址,拟占用土地的面积、取得方式及土地用途;

(7)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

企查猫

6、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发行人应披露补充营运资金的必要性和管理运营安排,说明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和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7、发行人应披露募集资金运用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发行人应审慎预测具体投资的效益,分别说明募集资金运用前后的效益情况,以及预计产生效益的时间,并充分说明预测基础、依据。

以上文稿来源于《资本前瞻》04期,作者为前瞻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项目一部IPO项目经理王飞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前瞻-产业地产
前瞻企业查询宝App
前瞻决策报告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