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加建万亩产业基地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2013-06-19 13:52:36 责任编辑:QZ105 来源:前瞻网
云南省、昆明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云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依托天然动植物、药物、民族药等资源禀赋,“云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昆明市将其列入“8185”计划的产业来培育提升,作为“朝阳产业”,“云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和特色发展是国家高新区新的使命,将“云药”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是昆明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重要任务。“从整体来看,昆明高新区仍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集群度较低、竞争实力较弱,对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对此,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董保同提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进程中,要围绕“云药”推进产业的聚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调优结构,做强产业,壮大实力,使其真正成为园区经济的又一支柱。同时,依托“云药”产业集群这一载体,加快建设“云药”产业基地,推进“云药”产业的聚集、提升,充分发挥昆明高新区对云南省、昆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云药”这个品牌叫得更响,真正把“云药”产业集群打造为创新发展潜力更大、竞争实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标
铸500亿集群 延伸产业链
作为云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自建区以来,昆明高新区就立足于资源优势,把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尤其是2008年对呈贡区马金铺街道进行托管建设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势开展招商引资。2011年,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挂牌后,以云南白药、昆明制药、滇虹药业、龙润药业、沃森生物等为龙头的一批知名“云药”企业进入基地,全区从事生物产业人数达6万人,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2012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达249.81亿元,占全省的60.5%,基地核心区规模以上生物企业达到33家(以年产品工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66.4亿元,同比2011年134.94亿元增长23.32%,为进一步加快“云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建设“云药”产业基地,培育“云药”特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昆明高新区将依托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和“云药”产业的工业基础,把握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和云南省、昆明市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按照“创新驱动、品牌提升、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的原则,以打造从原料药到药品的高原云药产业链、做强做大“云药”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云南道地药材、民族药、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微生物药为重点,以产业招商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引进和培育为支撑,到“十二五”末,引进一批大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集聚一批著名研发机构,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将“云药”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云南重点医药企业的聚集区、科研创新的中心区、产业配套的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区、昆明高新区的标志性园区,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云药”产业发展各项目标初步锁定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左右的增长幅度,到2015年,实现医药产业总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引进、聚集医药企业400家以上。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100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个以上;产值或销售收入1 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 0个以上,产值或销售收入1 0 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至3个;新增医药上市公司3-5户。重点培育“云南白药”、“滇虹”、“沃森”、“绿A”、“金品”、“昆药”、“盘龙云海”、“东方生物”、“植物药业”、“云药医药”、“生物谷灯盏花”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到2015年,建立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研究开发平台5个;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个。建立云药产业科研及创新机构联盟,为云药产业基地建设及集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