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价为何无法挽回国产电影颓势?
2012-08-23 08:36:44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电影票价疯涨
近年来,国产电影的竞争力越来越低,而票价反而越来越高。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虽高达80亿人民币,但从相关数据上看,上半年电影市场暴露的最大问题是国产片市场竞争力快速衰退,上半年100多部国产影片上映仅取得35%的票房份额,除了6月底上映的《画皮Ⅱ》,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票房突破2亿元。但是进口影片中,突破5亿元的影片就有4部。
业内人士表示,观众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票房的增长速度;另外,中国的票价去年达到了35块钱左右,增长了10%,超过了我们的GDP,电影票价没有下降反而增长。而刘军认为市场存在“增速很快,基础很差”的情况,“产业的上下游各链条之间平台都缺乏,要不也不会出现去年年底八大院线跟制片方的一些博弈。我们很缺乏协会、专业的团体来构建这种让产业发展的基础东西。”
应当说,这些内容在电影界早已是常识,并没有什么新发现。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已成为一个显见的事实。据前瞻网记者了解,除了高票价这个因素外,3D和IMAX也让观众的观影口味变得越来越难伺候。影迷们越来越不愿花这么高的票价,去欣赏一部没有3D或IMAX的电影。而导致高票价的因素很多,高房租显然是罪魁祸首,据说每年票房的20%都要落到地产商的口袋中。此外,就是国家所收的各种税费,像国家电影发展资金和营业税,占到票房的8.3%,最终得由观众来买单。据美国相关协会的统计,最近美国平均电影票价已降至不到8美元,按国民收入比,在美国看场电影还占不到人均月收入的千分之二,在中国却接近百分之二,是前者7至8倍。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有调查显示,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近6次,而韩国是2次多,但大陆全年观影总数也到不了3亿人次,也就是说人均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这显然与电影的高票价有关。比如去年的国产3D电影《龙门飞甲》票价达到150元,超过当年《阿凡达》的票价。世界上最便宜的娱乐,到中国来竟成了高消费,如此高泡沫的票价,无怪乎国人只好远离那些没有特殊观影效果的电影。此外因进口片“最低限价”稳定,而国产大片身价却一直看涨,使得进口片票价常比国产片低,长此以往,再无相应的管理与应对措施,肯定会使国产电影市场萎缩得更快。
随着进口片配额的增加,市场也许会因此出现拐点,因为将增加的海外分账电影主要是3D和IMAX电影,这些大片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大陆整体票房,这从上半年数据也可看出。影院吸引观众的诱饵多了,观众选择好片的机会也同样大增,影院和观众将成为受益者。此举肯定会减少国产烂片公映的份额,对那些劣质国产电影的挤压效应将变得更为明显,等于变相提高了国产片的成本和准入难度。未来几千万元投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大概只能打水漂玩。
但进口片配额的增加,也会对提升中国电影水准有积极价值。10多年来,国产电影之所以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进口大片的激励不无关联。中国电影从单纯的艺术维度,到有了成本和商业的产业理念,进口大片的示范效应功不可没。正是有了引进配额,正是引入了激烈的竞争,中国电影市场才会变得空前活跃,银幕数和票房才会增长得如此迅速。
进口片配额的增加,最大的机遇就看能否对大陆的电影管理制度形成倒逼机制,也许能让电影市场变得更为开放。10多年来,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希望从本土的历史和语境中,寻找可与进口片抗衡的电影素材。但由于电影审查的苛刻,使得可能吸引大量观众的题材,还未制作便胎死腹中。这种制度,等于变相助长了进口大片的威风。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产电影越来越立于危境,这种管理思路也将受到挑战。如何改变因审核标准的不同,国产电影的先天缺陷,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应当说,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电影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胜负结果的抉择,取决于中国的电影制度能否变革。相信只要有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文化生态,本土情怀和东方心理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自然会转化为天然优势。资金和技术虽无法超越,但如果在题材、内涵和精神上多做文章,仍有与进口片比拼的空间。否则在与进口片的竞争中,必将一败涂地,现实的票房已证明了这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