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业如何破解产能过剩困局?
2012-08-23 09:59:07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造船业黄金不再
过去七年,国内造船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1亿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为7.4亿元。这意味着,七年间中国船舶业利润飙升了65倍。
这七年间,中国船舶业发展迅猛,一时风光无限,曾两次斩获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殊荣,也因大干快上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七年行业利润增长65倍,只是看上去很美。如今,中国造船业深陷订单荒、融资难、成本上升的泥潭,不能自拔。
1995-2007:造船冲动
1995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占世界市场份额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屈居韩国和日本之后。
直到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10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5%到7%的徘徊局面。当年全球对船舶的总需求是1亿吨,而当年全世界的生产能力也只有6000万吨左右,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中国造船业的繁荣主要是靠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需求增长带动。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锋对21世纪网表示。
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占世界海上运输半壁江山的干散货流量同比增加约48%,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砂等原料;同时,中国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也跃居世界第一。
在大宗海上运输业务原油运输中,中国进口石油约占世界油轮总运力的1/3。2004年,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1亿吨,原油对外依赖度也接近了40%。其中,进口石油的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但中国进口石油大部分是由外轮承担,中国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张永锋表示。
因此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接近日本、韩国当时的水平。在造船总量上,到2005年船舶产量达到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左右;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全国涌起造船热潮。2005年6月3日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规划年造船能力达1200万吨,是当时国内内最大造船基地。在环渤海湾,辽宁省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开展跨地区合作,仅在大连就计划形成400万吨的造船能力。江苏、福建、山东等省份也纷纷出台造船发展投资战略。
江苏和浙江的一些渔村甚至也开始造船。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大部分船企投资少,分布广,数量多,单个企业仅投资一两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占地面积只有10—20亩。更有甚者,仅仅只有几个简易船台而已。仅在浙江台州一地,就有超过200家造船企业,而其中将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超过日韩两国的船企的总数。
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短期内看到成效,据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来历史性一刻,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