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2S店是噱头还是潮流?
2012-08-29 14:06:09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4S店模式,一直都是国内汽车销售和售后的标准模式,但随着车市转淡,面临生存难题。激烈的竞争下,传统的4S大店越来越难以承受运营成本之困。寻求破局的车企和经销商开始投资2S店。
近期,奔驰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汾江路闹市区设立城市展厅,凯迪拉克精品店也于8月18日在佛山车城开门迎客。另外,也有消息传出,广本计划今年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建立120家2S店。与广本一样,很多厂家和经销商目前都有推出2S店的建店计划。2S店成为继4S店之后的另外一种经销商争相发展的经营模式。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加入“微店”经营模式,有业内专家分析,2S店模式可能会引发一场汽车建店革命,“微店”时代有可能到来。
利润下滑,成本飙升
4S店运营日益艰难
四位一体的4S店模式,一直都是国内汽车销售和售后的标准模式,但是,随着车市转淡,4S店生存和运营日益艰难。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卖车利润低已经成为经销商普遍面临的难题,“现在不少经销店都在亏损买车,经营好的经销店新车销售毛利率不到2个百分点。” 一家北京4S店的总经理告诉记者,“除去车辆的库存成本、营销和管理人员的成本,经销商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甚至已经没有利润,更多的是依靠每个月的达标奖。”
J.D.Power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现经营亏损的经销商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9%增加到2011年的20%。与此同时,中国汽车经销商单台新车销售的毛利润近年来一路下降,从2009年的3000元下降到2011年为2000元。
利润下滑和成本飙升,使4S店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据记者了解,4S店从审批、建店到最后的开业要花费数千万元的资金,同时,后续的运营成本也成为经销商很大的负担。
更适应消费者需求
2S店模式渐成新宠
4S店模式与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产生了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占地少、品牌形象佳的2S店成为经销商发展的重要业务方向。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所谓的2S店是只提供整车销售(Sale)和售后服务(Service)的标准店,与传统4S店相比,少了零配件(Sparepart)和信息反馈(Survey)的功能。
厂家和经销商为了将自己的品牌能够尽量覆盖到多个区域,设立较小规模的展厅,再配备可以为客户提供保养以及快修等简单服务功能的二级网点店,这类2S店成为新兴的模式。
“按照目前车市的赢利状态,可能收回成本需要好几年时间。时下愿意投资车市无疑意味着冒险。”某汽车品牌辽宁区经理告诉记者,“2S店模式投资在200万左右,租赁场地在100万左右。与动辄千万投资的4S店模式相比,2S店模式显然具有不小的优势。”
“4S店是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身的模式,而对于车主,接触最多的也就是汽车销售和售后两个方面。”该辽宁区经理认为, 2S店模式足以满足当地消费者购车和日常服务需求。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今年车市整体气候不佳,各车企开始谋求调整营销模式,很多车企采取了销售渠道下沉的策略。在二三四线城市和街镇,依然采用4S店的营销模式显然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低成本、小规模的2S店成为更好的选择。
目前,不少品牌的2S店已经相继开业。这些2S店以传统的4S店为依托,在4S店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建立。“这既是为了扩展销售渠道模式,也是为了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发展潜力。”一位业内人士称。
流通渠道变革
“微店”时代到来?
“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4S店投资大,风险高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可是在销售压力与自我发展需求的驱使下,使得经销商们不得不进行渠道的扩张,于是2S店成为这个矛盾的平衡点。”有业内专家分析称。
那位北京4S店总经理告诉记者,2S店投资风险小,运营灵活,如果行情实在不好,就算2S店关门停业对于品牌来说影响也不大,如果市场发展形势不错,2S店在区域市场经营的效果就能体现,投资方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厂家申请将2S店升级成为4S店,这样也能在获取稀缺的品牌授权资源时占据先机。
“盈利结构的变化将会倒逼流通渠道变革。多种经营模式将必然共存,未来2S店的数量有可能超过现在占主流地位的4S店数量。”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预测。
可以说,2S店是在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应“不运”而生。尽管4S店的时代并未终结,但也反映出一种趋势:大投入大产出的时代已经过去。业内人士分析称,2s店意味着车市更加理性,不再盲目扩张,这对整个市场是一种积极信号。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