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5日

水产品企业出口转内销 产品升级成必然选择

 2012-09-06 11:25:23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出口转内销的艰难

掉头向内,这几乎成为所有水产品出口企业当下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只是,这同样不容易。

吕元萌最头痛的就是国内市场环境问题。在做出口转内销的尝试过程中,吕元萌发现,像他们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依然压力很大,很难适应国内市场。“一般而言,做食品出口的企业,在食品管理、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素质方面都要比单纯做内销的企业高出很多,但我们做国内企业还是不行。”

做国内市场却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其管理费用和认证费用成本都非常高。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做国内市场必须要通过Q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这不像出口实施体系认证,而是单一产品认证,不是一次性收费,而是每年都要认证,都要收费。

关键是国内市场与出口不同,出口都是国外客户直接下订单,批量生产。而国内走商超的话,产品随时都要根据市场销售形势进行调整。而要通过国内认证,一般需要花费三到五个月的时间,而且每项检验都要收费,一年估计仅认证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

“食品行业不是高科技行业,而是劳动密集和微利行业。目前整个行业净利润只有4%—5%,对所有的费用都非常敏感。”吕元萌无奈的表示。

此外,多头审查管理的过程中又遵循不一致的标准,这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麻烦。按照规定,像鱼片这类单一产品是不需要QS认证的,只要加工过程卫生达标就可以了,但是到了超市,技术监督局和工商部门还是都要查验产品的QS认证,企业只好再去做QS认证,再缴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沉重的费用负担、繁琐的手续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正抑制着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

产品升级别无选择

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国际市场的遭遇早已让这些水产品加工企业意识到,产品定位必须向上再向上,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金安对此体会尤其深刻。金康食品原来主要做贻贝的初加工,产品出口到国外,国外企业将其用作原料进一步深加工。今年以来的形势变化,让金安意识到,后期发展必须向贻贝的精深加工用力。

金安说,目前公司正与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下一步,除了扩大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也要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开发了。

事实上,不光在国际市场打拼需要提升产品定位,在国内市场深耕,也同样需要产品升级。

从2011年开始,荣信集团就开始做一些出口转内销的转型尝试,并成立了一家国内贸易公司,以礼品的形式进行销售。但吕元萌认为这次探索并不成功,这种简单传统的、不成体系的做法并不足以维持公司今后的发展,只是增加了一个流通环节,原有的资源反而成为了一个负担。

经历近一年多的探索与反思,荣信集团逐渐改变了策略。他们计划立足于他们已有的优势,比如基础设施、原料采购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优势,走食品精深加工这条道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再用辅料对此进行配料,这样既提高了附加值,又提供了可食性,把产品变成方便使用的食品。”吕元萌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化,速食时代日益临近,顺应此潮流,荣信集团计划推出方便、卫生、营养的产品,以满足上班一族、年轻一族的需求。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是目前荣信正在着力攻克的难题。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一般一条鱼的利用率就是60%-65%,剩下35%-40%都浪费了,其实这剩下的35%-40%也都是优质蛋白质。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用率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荣信集团成立了山东省海产品副产物酶技术利用工程实验室,计划利用酶技术,变废为宝。据吕元萌介绍,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面临进一步进行产业化的发展等问题。

企查猫

最后,就是做品牌和渠道。“做企业品牌要细化到产品的品牌,不通过渠道,做不好品牌,没有品牌,渠道很难建立。”但吕元萌表示,这个环节同样困难不少。目前国内渠道很不规范,通过商超来卖,手续麻烦,通过经销商来卖,经销商是利润为王,会对厂家造成比较大的价格压力,但如果不通过经销商,消费者就不可能了解和认可产品。不过,金安还是对国内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