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从天上来 流入黄浦江的死猪大揭密调查
2013-03-26 10:45:26 责任编辑:QZ112 来源:前瞻网
新丰镇死猪一时陷入了无地可葬的困境
据记者解,自2009年开始推广死猪无害化处理池,嘉兴市目前已建成573个无害化处理点。
“一个处理池一年的处理能力为40吨。” 黄军表示。
如果以每个死猪100斤计算,年处理死猪能力在800头左右,依此计算嘉兴市573个处理池年处理死猪的能力为45.84万头,远远超过嘉兴市22.02万头生猪正常死亡的数量(2012年嘉兴市生猪养殖数量734万头,正常死亡率为3%)。
但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黄军介绍,这些处理池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出资建设,一种是养殖大户出资自建。“只有政府出资的处理池是对外开放的,养殖户自建的处理池一般规模较小且多为自用。”
就目前来看,养殖户自建的处理池占了大多数,以新丰镇为例,全镇现在共有处理池112个,其中养殖大户自建72个,政府出资建设40个。
按照政府出资和养殖户自建1:3这一比例来计算的话,实际上的死猪处理量仅为12万左右。
在嘉兴,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下的散户比例在80%以上,这就意味着,嘉兴市并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来消化当地的死猪。
这样的矛盾在死猪地下产业链被打掉之后更加显现。当地不少无害化处理池早已“猪满为患”,竹林村的7个处理池仅有一个尚未饱和。
而除了消化本地的死猪,新丰镇还要承担临近地方养殖户死猪的压力。
“这些死猪并不完全是本镇上的,由于当地还有很多工厂,一些外镇的工人本身家里也养了些猪,顺便就把死猪也带了过来。”新丰镇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据嘉兴当地媒体报道,1月、2月仅竹林村的死猪数量就达1万8千头,而据嘉兴市政府表示,2013年嘉兴市死猪数量已达7万头。
这个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当地现有的处理能力,死猪一时陷入了无地可葬的困境。
“由于无害化处理池主要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死猪,一头小猪的处理周期在半年左右,大猪在一年左右。”黄军表示。此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处理周期太长,如果一旦遇到大规模生猪死亡现象,就会产生问题。
据黄军介绍,为了应对死猪无地可葬的难题,浙江嘉兴在这方面的投入仍在加大,“镇里每年都在增加处理池的数量,今年计划还要新建11个处理池。另外,今年还要投建一个湿化厂,通过工业化手段来解决死猪难题,这个项目投资在1700万左右,预计12月就能投产。
死猪之谜
被捣毁的死猪地下产业链条以及死猪处理能力暂时短缺是造成黄浦江漂猪事件的直接诱因。但对于死猪的真正死因至今仍扑朔迷离,正常死、冻死论、猪瘟、“砷”论,死因仍是待解之谜。
在此前的媒体通报会上,嘉兴市副市长赵树梅将死猪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两点:1.嘉兴生猪总体养殖量大,规模小,密度高,小规模户饲养管理水平差,全程成活率相对管理水平高的养殖场低,正常死亡绝对量大。2.去冬今春气温较低,小猪抗冻力弱,易发病死亡,仔猪死亡率更高。
嘉兴官方将大量生猪死亡的原因归于“正常死”和“冻死”,但这一结论并未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
“冻死是不太可能的,小猪下生超过10天,一般就不会冻死了。而从打捞上来的死猪看,很多都很大了。”上述山东的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