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0日

钢铁业遭遇罕见市场寒冬

 2012-03-02 10:34:02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钢铁业遭遇到了罕见的市场寒冬。可以预计,钢铁行业的调整要比预想当中强烈得多。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钢铁业主业的亏损面正在扩大,去年四季度行业效益“急剧下滑”,今年首月的亏损状况比去年末“更为严重”。

数据显示,从去年第4季度开始,国内钢铁业的效益急速大幅下滑。去年10月份利润总额为13.75亿元,同比下降80%以上;11月份为12.22亿元,同比下降84%以上;12月份为30.22亿元,同比下降71%以上。“2011年4季度,若扣除投资收益等项目,钢铁生产主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到目前为止,下行态势并未止步。今年1月份的亏损状况比去年12月份更严重。

在行业主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宝钢凭借其市场优势及现金流积累的优势,保持了盈利。据中钢协发布的数据,对国内29家500万吨以上产钢规模的企业进行统计,今年1月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以上。宝钢实现的利润在1.6亿元左右。

早在去年年初,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就明确判断,中国钢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再像前几年那样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他反复警告钢铁业会遭遇“温水煮青蛙”式的调整,不知不觉间就深陷困境。实际情况看来是“变化得更快”了。

中国钢铁业一向被视作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之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钢铁业进入“阶段性的困境”,直接原因是“需求不振”。需求不足导致终端钢价下滑,出货不畅。但上游铁矿石原料成本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两端挤压”让钢铁业“痛苦不堪”。

中国钢铁业已连续4个月减产,目前的日均产钢水平维持在近年来的“低位”,但钢厂和市场的钢材库存水平却是持续处于高位。这预示着市场风险还在积累。有分析人士指出,往年已形成“惯例”的春节后市场的启动,“今年明显滞后了”。接下来的3月份到底怎么样,“现在看不清楚”。

在市场的“寒风”中,“指数”预警作用一下子突现出来。相关的行业协会及机构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的指数系统,以期“更快、更准”地描述出市场的“曲线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已宣布,今后固定在每月初发布专门的钢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月度报告。

中钢协此前已开始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其最终目标是希望成为未来铁矿石交易的“定价参照”。高位的矿价与不断下滑的钢价,被认为是中国钢铁业“深陷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钢协负责人在最新的一次讲话中称,“所谓的进口矿供求关系,几乎成了杀鸡取卵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已严重背离。他认为,2010年以来,压在钢铁企业效益头上的“第一座大山”是成本大幅上升,“重中之重”的是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现在已经把钢铁企业逼进亏损线”。

业内估计,钢铁业的成本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相当一部分原燃料的采购成本“下降的希望”不是很大。但钢材市场需求趋缓的走势却还会延续。需求减弱,使长期依靠规模效益的钢铁企业痛苦不已,“市场好时产钢越多效益越好,市场不好时产钢越多亏损越多”。

企查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盛志诚认为,从钢铁行业的PMI指数来看,自去年8月份以来基本呈持续回落的态势,“反映出钢铁业整体运行状况低迷,仍未走出向下调整的区间,钢价短期内难现向上拐点”。成本难降,价格难涨,出口难增,将成为今年国内钢铁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

面对罕见的“市场寒冬”,中钢协已提出“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促盈利”的举措,强调“售价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从一二月份的钢产量看,国内钢企的产量有所下降,这对于减轻市场压力,促进钢价理性回归有所帮助。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