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5日

农作物种植业迫切需要农科成果

 2012-03-02 15:14:20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现行的农业科技体制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对农业科研体制全面系统性的变革。

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重视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而其背后的我国种业现实是,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连粮食作物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也是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产品。

“研发和生产脱节,科研项目立项较少考虑农民、企业的实际需求,成果评价也以专家为主而不是市场接受为准,造成很多项目成果实用性差、难以转化。”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表示。现行的农业科技体制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

而在此之前的2月1日,国务院2012年“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 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

而要实现这种变化,需要的则是对农业科研体制全面系统性的变革。

立项与生产需求脱节

“我们现在立项大多都是拍脑袋、凭感觉,国家项目多是官员说了算,也过于相信专家的意见,但实际上这些专家可能并不怎么了解生产的实际需求。”蒋和平表示。

据了解,对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来说,都可以申请国家项目基金。国家项目基金主管单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三大部门,分别负责基础研究(产前)、应用基础研究(产中)、行业科技和应用推广研究(产后)。

每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三大部门都会出台一个项目申请指导原则,意在划定第二年支持的研究项目范围。“这个指导原则通常都是各部委在组织专家提供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这里面就会有些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表示,有些专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意愿来提建议,当指导原则出台后,他们的意愿会被反映在其中,他们就更有可能拿到这些项目。

当指导原则发布后,各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领头人都会带领自己的手下积极申报项目。“这个程序相当复杂,要填写一套申报材料,项目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评议,还有很多其他的烦琐程序。”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一位研究员表示,因为竞争激烈,这个过程早在多年前就被戏称为“跑部钱进”。

不仅国家项目,地方农科院所申请省级项目也是如此。

广东省某农科所一位研究人员表示,找关系,“跑”课题,是每个学术带头人的必修课。因为项目竞争激烈,他曾听说有的申请单位会直接给项目主管部门每个人都送上千元的礼品。而所有这些花销,都可能要从日后申请到的项目经费中出的。

虽然拿项目需要花钱,但是要拿到项目还要有其他的硬件条件。“越是名气大的学者,越容易拿到项目。”前述广东省某农科所的研究人员表示。

而国家项目过于注重理论研究也饱受许多科研人员诟病。“不做理论研究就不能拿到国家项目的课题。”广东省某农科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国家只重视‘纵向’项目,不重视‘横向’项目,认为是瞎干。”前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表示。

科研人员通常将国家支持的研究项目称为“纵向”项目,地方和企业委托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如疫病防治解决方案、园林绿化设计称为“横向”项目。尽管在现实中,横向项目更符合解决生产实践需求,可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这方面的努力除了给所在单位和自己创收外,贡献在职称评定和晋级上的很少能得到反应。

企查猫

因为很难从横向项目中得到晋升资本,又需要应酬地方政府部门,“很多老师不愿意做。”前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表示。他认为农业研究还是应该多考虑生产需求,“应该室内研究和田间实践”两条腿走路。

在蒋和平看来,要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还需建立以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引导科研人员根据国家需求提出科研项目和研究方案。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