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加速产业链延伸 钢贸商亟需转型
2012-04-11 09:29:22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行业“洗牌”长期化 厂商博弈或持续
事实上,在当前钢企维持微利化经营的情况下,国内钢贸物流企业也在亏损的边缘挣扎。为此,近年来已经有许多有着资金规模和实力的钢贸商,向着“为下游钢材消费企业提供加工、配送服务”转型。
据“我的钢铁网”和上海华夏邓白氏商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今年年初公布的“2011年度钢贸企业百强评选项目总结报告”显示,去年1421家受调查钢贸企业中,有79.59%的企业去年毛利润率低于5%。此外,去年净利润率在0-1%区间的钢贸企业,占了所有企业样本的66.51%,净利润率为负值的钢贸企业占了21.6%,即钢贸样本企业中有88%去年净利率不足1%。
据王铜麟表示,按同时符合“拥有加工储运功能”和“有商户入驻”这两项条件来划分,估计当前国内已经有2000多家钢铁物流园区,“有具体统计的现有870多家”。
无疑,钢贸商向着“为下游钢材消费企业提供加工、配送服务”转型的方向,和钢厂投资的钢材物流园区发生了“撞车”。
钢厂针对下游用钢企业而投资的加工配送项目,对钢贸物流市场的影响不大。在朱喜安看来,钢企投资的单纯面向钢材市场、以实现分销为目的的物流园项目,跟现在钢贸商所做的物流园项目类似,二者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但需说明的是,对比钢企和钢贸商所建的钢铁物流项目,钢企占据着明显的资金和影响力优势,如上述钢企的物流园项目投入资金量普遍在10亿元以上。
去年年底,曾有钢贸商透露,去年年初,华东某钢厂为吸引钢贸商入驻其投资的物流园,曾许诺了订货价格等多项优惠政策,但在钢贸商专门为此成立分公司入驻之后,直到去年年底,这些优惠政策普遍没有得到兑现。
“在这类物流园区里,钢厂类似于大货主,这方便了钢贸商拿货,但入驻钢贸商需缴纳租金等,就是说钢厂还赚着钢贸商的钱”,有业内人士评价说,钢企单纯面向钢材市场的物流园区对钢贸商的市场份额、生存空间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在钢企大量涉足钢铁物流领域,提高直供比例、延伸产业链的同时,钢贸商和钢企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日趋“紧张”。
就在此前不久,宝钢下属的东方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曾推出“IPhone版宝钢在线”,实现了“通过手机直接订购钢厂现货资源”的营销模式创新。但这个项目一推出,便有钢贸商抱怨称,钢厂脱离钢贸商的“单飞”营销模式,挤压了钢贸商的生产空间。
多名钢贸商一致认同,钢铁产业链的延伸是大势所趋,但钢企要完全改变产销分离现状,可能需经历较为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是对钢铁物流行业的洗牌过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钢厂与钢贸商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矛盾关系仍将存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