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流通行业变革来临
2012-04-12 09:39:58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随着“中国钢铁流通e联盟”的成立,钢贸行业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当前行业盈利困难,宏观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预计众多中小型贸易商将逐步退出市场。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今年2月份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企实现利润-5.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8.25亿元,降幅达106.62%,亏损面达到42.5%。国内钢铁行业陷入了深红竞争的泥沼之中。数据显示,由于整个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近两年,钢铁流通商的库存压力、资金压力乃至生存压力也在日益增大,2011年钢铁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未来1-2年行业生存压力仍难以有效缓解。
据了解,目前我国钢铁流通主要通过贸易商完成,贸易商经手的钢材量一直保持在60%左右。然而,我国钢铁贸易行业却存在着以下几个运行特点:一是多。贸易商众多,集中度低,对上游话语权轻。全国钢铁流通商约20万家,年经营钢材实物量超过1000万吨的仅有5家,而国内钢厂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13家。和钢铁生产企业相比,贸易商在资源控制、定价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二是乱。市场秩序混乱,对市场价格未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传统贸易商的盈利模式多以赚取买卖差价为主,而当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贸易商往往对价格趋势起到加强作用,不但没有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反而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三是差。行业盈利能力差,由于盈利模式单一,一方面,贸易企业盈利波动大,另一方面,盈利能力低,靠量生存。同时,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低下,钢厂也不断延伸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近年来,金属材料批发业的总利润率在1%左右波动。
钢铁流通领域到了产业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过去,钢铁贸易行业依托于钢铁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未来在量增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原材料和钢材的贸易增长空间也受到抑制。因此,转变以量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势在必行。在当前行业盈利困难,宏观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预计众多中小型贸易商将逐步退出市场。
在钢铁量增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营效率是提升流通行业盈利的关键。而运营效率的提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压缩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加强供应链建设,形成供应链服务能力。2010年4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完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2011年12月发布《“十二五”期间推进生产资料流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从这两项政策可以看出,钢材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模式。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