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加工行业利润微薄 亏损面扩大
2012-05-15 09:33:51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获悉,国内铜加工行业因产能过剩,加工费快速下滑,人力、能源、财务等成本上涨,利润日薄,亏损面正逐渐扩大。
铜加工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连接上游冶炼和下游终端消费,其冷暖反映国内铜供需的真实状况。在中低档产品产能富余,下游需求疲软,以及成本刚性上涨的多重夹击之下,铜加工行业亏损面正在扩大。
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说,随着近几年大量企业涌入,铜棒、铜缆、铜管等通用产品开始陷入低价竞争怪圈,2010年以来,公司产品的产销量总体变化不大,但毛利率下滑较快,“目前高精度产品的毛利率不到10%,公司平均产品的毛利率在5%以下”。
据了解,铜加工企业由于缺乏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普遍走的是“铜价+加工费”的经营路子,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产能利用率,决定了行业的景气程度。安徽新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贸易公司负责人,用“矿企吃肉、加工喝汤”,来形容上游铜精矿和下游铜加工这两个行业的现时处境。“2009年到2011年,铜加工行业每年增加几十家企业,大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并冲击市场,铜材加工费已经陷入无序竞争”。
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宏表示,铜加工大部分产品的门槛并不高,吸引了不少抱着“投机原料”心态做产品的企业进入,粗放型产品充斥市场,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正快速下滑。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1年期间,国内铜材产量年平均增速接近19%,总产量从2000年159.7万吨快速跃升至2011年1028.15万吨,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国内从事铜板带材加工的企业有300多家,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9家,产业集中度较低。
而下游需求方面,近一年多来,家电、汽车、机械制造等消费增速放缓,铜加工行业的议价能力也快速丧失。企业大多反映,为了保销量,加工企业都是以牺牲利润来“闯关”价格战,眼下最让它们头疼的问题就是不断下滑的铜材加工费。铜产品的平均毛利率已跌到5%以下,个别企业甚至坦承逼近亏损边缘,行业现状不容乐观。
除了铜加工费在快速下滑外,铜材行业还面临人力、能源、财务、环评等各项刚性成本快速上涨,以及流动资金紧张等难题。
程宏说,往年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天数在一周左右,但今年这几个月就拉长到两周多,这就导致资金被占用,按照这种增速,国内不少企业肯定要被淘汰。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