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寒冬降临 经销商亏损比率达20%
2012-05-17 14:02:55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国内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环境愈来愈恶劣,虽然车市略微增长,但汽车销售的压力,已波及到经销商,国内汽车产业或将提前面临洗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2011年,经销商的亏损比率已从2010年的9%增加到20%。
经销商的困难之一在于车价的不断下滑。这年头,降价已经不是新闻,不降价才是新闻。而且,上至数百万的豪车,下至三四万元的微型车,都不能免俗。今年年初,奔驰高达数十万元的降幅让人叹为观止,很快,曾经加价销售的路虎重蹈覆辙,降幅也一度高达20万元。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业界的很大关注,那就是从上市以来一直加价销售、一车难求的奥迪Q5不仅有了现车,而且有两万元的优惠。从中不难看出,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
一位德系豪华车品牌的经销商说,为了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车企对经销商有很明确和严格的提车任务,压库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我们店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两个月,超过了警戒线,压力非常大。”而前瞻产业研究院从市场上了解到,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豪华车经销商暴利时代俨然一去不复返。
豪华车市场尚且如此,中低端市场更是血肉模糊。由于入门级豪华车的下压,目前中高级轿车的门槛已经降至16万元左右,降价幅度普遍超过两万元。而且,在降价的情况下,其产品性能、配置等还有了很大的提升,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对于中低端市场的自主品牌来说,更是降无可降,一些经销商甚至亏本卖车,以博得年底的返利和今后的售后利润。
可以说,对于“寒冬”体会最深的,无疑是深处市场终端的自主品牌经销商。在汽车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最早进入市场的经销商早已掘出第一桶金,其主要的利润来自于整车销售。如今,由于整车销售利润持续下降,以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锁定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困难可想而知。近年来,包括比亚迪、奇瑞等在内的自主品牌企业,不断传出经销商退网的新闻,正是最好的注脚。
经销商的困难之二在于市场没有扩容,而经销商数量却在急剧膨胀。今年,几乎所有企业的目光都集聚在经销商网络的扩充上。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积极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其中,奥迪今年的经销商数量将从年初的237家增加到300家。宝马的销售网络也在迅速扩张,3月,宝马第300家4S店已经开业。未来几年,宝马销售网络的数量将呈现倍数增长,渠道同时向四五线市场下沉,以谋取宝马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份额的最大化。福特计划在现有400家经销商的基础上,年内再新增110家。长安马自达也计划将销售网络由年初的140家扩充至180家。
如果没有销量增长的支撑,那么网络扩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单店销量下滑,而竞争的加剧又将带来价格的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今年1至4月,国产汽车产销643.19万辆和641.7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47%,销量下降1.33%。虽然车市总体走势趋于平稳,但有两个方面令人担忧:一是库存增加;二是自主品牌销量继续下滑。截至4月末,汽车企业库存为75.74万辆,比3月末上升了2.41万辆,比2011年末上升了1.18万辆,并高于2011年的最高水平。
库存太高,经销商的现金压力就很大。从4月开始,陆续爆出一些合资企业经销商不提车,被迫退网的消息。业内人士分析:“经销商在与车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经营模式的限制,经销商只能单品牌经营。因此,对于产品品质及产品结构、价格政策、销售政策根本就没有主导权,只能被动地接受供应商的条件。在供应商日子好过的那些年,经销商还是有钱可赚的,因此也有很大的积极性。但是在供应商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的今天,经销商更步履维艰了。运营不好的部分经销商,就只能退出市场。”
近期,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加之汽车品牌和经销商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利润出现明显下降。业内人士表示,整个车市的发展速度减缓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痛”的是经销商。2009年中国有84%的经销店是赚钱的,到了2011年,赚钱的经销商的比例下降到63%,与此同时,出现经营亏损的经销商的占比则从2009年的6%增加到2011年的20%。也就是说去年,每5个经销店里就有一个是亏钱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此后经销商之间竞争将更激烈,部分实力较弱的经销商将很快出局。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在服务和配件方面下功夫,更加注重用户满意度才行。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