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0日

国内铜库存创新高 全行业陷亏损局面

 2012-05-21 09:16:26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国内铜的市场需求也跟着走低,眼下本来是铜采购的旺季,但市场上却一片萧条,铜的市场库存总量创十年最高。

前瞻经济学人

目前国内铜市一片萧条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很不乐观。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今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449亿元,同比下降1.3%。而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

铜作为一种主要的工业金属,它的价格变化一直被看作是制造业的晴雨表,也被业界誉为“铜博士”。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国内铜的市场需求也跟着走低,眼下本来是铜采购的旺季,但市场上却一片萧条,铜的市场库存总量创十年最高。

在一家专门存储铜的仓库,密密麻麻堆满了比记者还高的铜板,在这近万平米的仓库里头,象这样铜板的库存量达到2万吨左右。

工作人员介绍说,往年这个时候是铜贸易的高峰期,进出口频繁。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仓库里只进不出,少了往日的繁忙。

除了室内的仓库堆满了铜,记者可以看到仓库外面的马路上形成了十分壮观的铜墙,除了这种表面布满灰尘、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铜板外,更有许多象我身边这些颜色鲜亮、最新生产出来的铜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

铜业资深人士毛一伟告诉前瞻网记者,从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来讲,国内的库存目前处于一个历史高位的水平,保税库目前可能积压的水平在50万吨到60万吨之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矿产冶金产业研究员郑新风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电力行业、建筑行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对中国铜消费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也占国内铜消费的一席之地,这些下游需求当前仍处于疲弱的态势,无法有效拉动铜的需求。

江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苏黎表示,整个消费市场交易非常清淡,就以物贸为例,物贸的实物流转大概在6-8千吨,跟往年不一样,减少了将近一半的量。

渣打银行专家朱慧告诉前瞻网记者,另外一个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也是影响到我们铜未来消费的预期。

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取样的60家铜板带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75%(45家)的铜板带企业表示近期开工率有所下滑,跟今年3月分相比基本下滑了20%-30%左右,其中下滑了一半的也不再少数,有的甚至面临停产。一些开工状况保持持平的铜带厂、基本都有稳定的下游渠道,订单也比较稳定。

铜价进一步倒挂 铜冶炼全行业亏损

铜需求不振导致高库存!这自然急坏了不少铜冶炼企业,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边是高库存,一边铜冶炼企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铜,而且进口的价格比国内的价格还要高,最高时一吨甚至要亏5、6千元,铜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价格倒挂呢?

业内人士表示,铜在有色金属中金融属性十分高,市场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定价为主,截至到今天,伦敦铜每吨进口成本在57600元左右,到国内却只卖55800元,也就是说进口一吨铜就要亏损2000元钱左右。由于亏得厉害,不仅贸易商难做,整个铜冶炼业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

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孙莹表示,伦敦市场和上海市场,两市比价特别差,一吨要亏损大约3千多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太会选择进口。

铜业资深人士毛一伟告诉记者,如果我是(年需求)20万或者是30万的企业,我一个月要进2万吨铜吧,就亏4000万,那一年下来就不得了,我就没办法生存下去。

事实上,从2010年起,就已经有“高价进口铜原料,亏钱在国内销售”的怪现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目前铜出口的政策规定,铜出口是不退税的,因为要保护资源。同时国内能进行铜出口的企业只有7家,即使获得出口资质的企业,出口时还要加3%的关税,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铜价倒挂的结果。

铜陵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商务部部长刘树峰表示,3%就是(每吨)1800块,加上出口的费用要2000多块钱。就是说亏2000块钱以内我都不能出,我白劳动,还是亏2000出口白干活。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我国是铜净进口国,当初设立铜进出口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资源,但目前中国的铜的生产、供应、销售,跟若干年前格局已经完全不一样。铜已成为高金融属性、高流通性的产品,目前国内铜市场的进口容易出口难的单向流动,反而给一些国际投机资本抓住操纵市场的机会,给我国的铜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铜陵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商务部部长刘树峰告诉前瞻网记者,如果没有3%的税来卡住我们,价格稍微超过300块钱我就出口,那边一低我就进口,所以这个市场部不会有多大的起伏,这个出口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到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出去可能又回来了,因为我们一出口就导致铜价价差发生变化,因为政策给我们阻止了,白白的一年让老外敲诈了我们很多的钱走了。

一边赔钱一边进口 是谁在疯狂买铜?

进口一吨铜至少要赔两千块,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即便是这样,中国的铜进口量一直有增无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173.60万吨,同比增长48.8%。赔钱还进口,这种现象令人匪夷所思,那么到底是谁在疯狂买铜呢?

企查猫

采访中,长期从事铜贸易的毛一伟给我们看了2张很直观的图表,一张是伦敦铜库存的走势,从去年10月份开始直到今年3月底,急剧下降;与此相反,上海铜库存却持续上升,到3月底到达最高点,而国内正常的终端消费并没有如此爆发式的增长。毛一伟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企业通过进口铜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通俗点说就是先与外商签订铜进口合同,然后向银行申请开立90天或180天远期信用证,企业完成进口后将货物在国内快速转手,在信用证到期前,就相当于得到了一笔短期银行融资,通过反复运作,还能变相延长资金的使用时间。而这些铜也因此有了一个专属名字—“融资铜”。这些钱对于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十分“解渴”,而对于身陷调控泥潭的房地产企业更是“救命稻草”。

铜业资深人士毛一伟表示,不可否认,也存在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资金是流向了目前最缺资金的房地产。我觉得这个是行业内大家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至于说谁在这么做,或者是到底怎么做,这个很难挖掘得很深。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