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7日

水泥行业将迎来历史上最严环保标准

 2012-05-23 16:48:16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前瞻经济学人

水泥生产厂

水泥行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一直以来,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水泥行业存在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弊端,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近期据传水泥行业或将迎来历史上最严环保标准。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水泥企业高度关注。他们担心这一新标准将“吃掉”水泥企业的大部分利润。

担心之余,回过头来看,随着全球变暖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国内工业产业政策已经逐步向节能环保层面倾斜。可以预言,未来若干时期内,以低碳经济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在中国国内各个行业催生,水泥行业也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和方向。

通俗地讲,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的高排放、高能耗、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新能源开发及政策保障体系来逐步完善,努力减少天然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生产产品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进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此前2010年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低碳、节能已经成为与会人员谈及最多的关键词。参会人士在峰会上均表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节能模式是水泥行业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多种迹象表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产业量化标准和强制目标,必将给水泥工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换句话来说,节能环保已是大势所趋,降氮脱硝也将势在必行。

水泥业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汪澜教授指出,水泥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水泥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然而,作为传统的工业部门,水泥工业有着明显的高排放、高能耗、资源依赖型的生产工艺特性。水泥工业传统的发展和生产模式,使得资源、能源都难以为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低碳经济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水泥工业低碳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水泥工业大幅度节能减排,实现水泥工业先进、绿色制造,是水泥工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此前曾表示,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水泥产业淘汰落后速度不断加快。下一步,水泥产业将加快战略重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对于落后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助力水泥产业的技术进步,并推动水泥产业加强精细化管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水泥工业积极应对要素价格上涨、财务成本增加、环境约束加大等新问题,但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

其中,产量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水泥产量20.85亿吨,同比增长11.7%,熟料13.07亿吨,同比增长11%。其中:强度42.5及以上水泥产量5.41亿吨,占总产量的25.9%,同比增长17%。

数据同时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年均下降5.8%,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但是,从工业能耗和高耗能产业占比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6%,距3.5%的年度目标相差甚远。“十二五”首年完成的节能减排比例过低,将对未来的工作造成巨大压力,2011年的节能减排或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某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的目标之所以完成不理想,与“十一五”收官之年之后的反弹有关,2010年各地为了完成五年的考核,会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但是考核一过,马上又放松了控制。

企查猫

面对以上一连串的数据,作为高能耗企业之一的水泥企业,不得不感到担忧,无疑,2012年,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繁重。

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2年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和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节水量下降7%。

环保、能耗标准,促进形成上大压小、减量或等量置换机制,推动利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分解落实“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