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6日

家电产业国际化扩张须克服两大弊端

 2012-06-14 16:31:42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扩张的根本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早在15年前,中国家电企业就开始了国际化的探索。从1996年海尔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合资建厂以来,格力、美的、长虹、TCL、海信、志高等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向海外。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工厂数量已经超过50家。

在从零到50的这条路上,中国家电企业取得了成绩,也付出了代价。目前海尔、格力、TCL等品牌已进入包括欧美、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自主品牌占比依旧偏低。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仅为2.9%,由此带来的品牌影响力溢价能力有限。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曾如此描述:海尔和联想已经为美国民众所熟识,许多中国制造的冰箱小家电已经进入美国家庭。这似乎让众多中国家电品牌看到了希望。但不可否认,中国家电企业在扩大出口时,的确多以OEM为主,以出口量为导向,较少注重自主品牌推广。

“品牌意味着产品附加值和用户忠诚度,此外品牌塑造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问题需要系统改善,绝非一日之功。”业内人士表示,“因此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一定要建立全球视野,本着产品技术、品质优先原则,洞悉当地对产品的要求和喜好,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可速战速决,更不能为效益而去采取短期行为。”

当然,不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会有所不同。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大体有3种模式。

其一为“先难后易”的海尔模式,即先以自建工厂为主,进军家电市场最为成熟、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市场,经过数年的艰苦经营并在发达国家市场站稳脚后,再开始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扩张。

其二为“先易后难”的TCL模式,即先进军印度、俄罗斯、墨西哥等消费能力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有了一定基础和经验后再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其三为“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格力模式,即把产品出口到某个国家,进行试探性销售,观察该国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整体市场容量,然后再考虑是否设厂,市场消化能力,赚钱模式等问题。

“在进行国际化之前,我认为中国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是企业文化、效率及速度。尤其进行国际化并购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差异,因此必须要强化自身的企业文化。”李东生建议要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不管采取何种模式,文化是扩张的根本。

企查猫

业内人士则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的重点和难点脱不开技术和品牌,这两点相辅相成。尤其技术问题的解决除了企业自身需加强重视外,还需集合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力量来寻求突破。“钱不到位,人就不到位,人不到位就没法把研发做好。”因此,除在税收、资金、国际人才引进方面政府需加大对研发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之外,在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可以由政府主导,联合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联合攻关。

业内人士认为,与国际市场更好接轨的方式是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