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能否拯救本土体育品牌
2012-07-24 11:19:13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本土体育品牌
伦敦奥运27日即将开幕,随着圣火燃气时间临近,本土体育品牌竞争也渐趋白热化。受限于高库存、同质化等低迷行情,加上本届奥运会对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远低于2008年,业内预计本土运动品牌很难借机“捞金”,走出“寒冬”期可能还需2-3年。
押宝伦敦奥运
李宁不仅由董事长李宁亲自出马在希腊雅典传递圣火,还“抢”下了中国奥运代表团中体操、跳水、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五支运动队的赞助权。另外,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安踏不惜重金独家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伦敦奥运冠军领奖服——“冠军龙服”。
而一些二三线本土体育品牌则“另辟蹊径”,361°为央视体育报道团独家赞助服装,并为中国自行车和曲棍球团队打造奥运装备;匹克则赞助了新西兰、黎巴嫩、伊拉克等7国奥运代表团。
“即便行业再不景气,赞助费再高,也没有哪一家会愿意放弃这一露脸的机会。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企业2013年签订2016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时的热度。”361°副总裁朱晨晔说。
奥运促销的“尴尬”
在上海、北京各大商场,许多体育品牌专柜前都挂着“sale”的减价招牌。买一件7折、买两件6折、买200减80等“口号”随处可闻,有的甚至“喊”出了5折。
“这种力度的甩卖在运动品牌的促销战中实属罕见。”服装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感慨道,时过境迁,本土体育品牌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8年正值本土体育品牌强势崛起之时,当时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企业将营销和线下销售紧密结合,令不少企业大赚了一把,李宁、安踏当年的营业收入都猛增了50%以上。
但这次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国内消费者大多只会看看热闹,企业无奈只能陷入“台上赚吆喝”、“台下忙打折”的尴尬。国内某一体育品牌的经销商证实了这一现象:“虽然看中具有伦敦奥运资源的厂商,但我们拿货还是很谨慎,库存太高了会严重影响现金流。刚结束的2013年一季度订货会订单同比减少四成。”
“角力”下届奥运资源
“打折看似会折损品牌形象,但却是目前唯一的出路。”关键体育营销机构总裁张庆说,在服饰鞋类行业,除了品牌效应,比拼的核心就是库存周转天数,比谁卖得更快。
事实上,2011年开始,本土体育品牌就集体陷入了“高库存”和业绩下滑的困局之中。压力之下,各大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甩货”。
李宁公司新任执行副主席金珍君说:“公司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解决库存问题,预计还需6个月至1年才能清理库存。”
朱晨晔也表示,361°的订货会订单早已告别以往2位数增长的行情,当前是力争不下滑或是小幅增长。而在明年,各品牌又将为下一届奥运筹备,在明星代言与宣传上,又将有一笔新的昂贵支出。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