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中小企业将出局
2012-01-10 09:47:50 责任编辑:QZ026 来源:前瞻网
随着欧洲对光伏市场扶持力度大幅下调,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遭遇巨大冲击。2011年8月,中国光伏产品对德国的出口量为304MW,对意大利的出口量为95MW,分别环比下降了34%和62.6%。
晶澳太阳能CEO方朋对局势似乎依然保持乐观。他表示,即便欧洲不再增长,全球还有不少成长性市场,比如美国。不过,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美国市场存在太多其他因素。”方坦言。这些因素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2011年11月8日,以SolarWorld为代表的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首次听证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截止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结果并不美妙。
“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光伏产业本身还有一个问题,国内企业盲目扩产,导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是由于产业内无序发展过渡扩产造成的。”方朋表示。
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都是半道出家。在多晶硅料处于400美元/公斤的暴利时代,不管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外贸、化工、食品、农业公司,都在砸巨资抢滩光伏产业链。地方政府的推动对此也“功不可没”。以皮革闻名的浙江海宁从2007年开始把光伏产业作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2009年,海宁市政府对光伏企业在税收、技改、人才引进、认证和展会五项上均设有补助。在此推动下,海宁光伏企业从14家增长到40家以上,而按照海宁市政府规划,到2012年将把光伏打造成为产值达300亿元的第一支柱产业。
但到2010年,中国的光伏总产能已高达27GW,而全球当年的新增总装机容量却只有17GW左右。在欧洲市场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大量国内的光伏企业根本找不到出口。业内人士表示,光伏制造业‘扩产潮’带来巨大产能过剩显现无疑。
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厂商拓展出口降低存货量,以此来渡过这波景气“寒冬”。同时,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开始发力于产品升级创新,为抢占低潮之后的市场作准备。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详细]
- 李灵卉:2025年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全景图谱
- 袁业:2025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发展概述
- 柯素芳:2025年表面麻醉剂行业细分应用市场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蒋金成:2024年全球氢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全球汽车转向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50亿美元
- 刘海晶:2024年中国及31省市智能音箱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 刘帅:中国表面麻醉剂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 刘海晶:2025年全球刀具行业技术竞争格局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