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11日

中国工程机械:辩证看待产能过剩

 2012-03-08 15:46:00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前瞻经济学人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相对过剩

产能过剩,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早已不是新话题。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在强调结构调整、抑制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与之对应的大背景是当时的GDP同比10%左右的高速增长。而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已经明确提出:2012年GDP增速要控制在7.5%左右,这意味着,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从今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开始迈进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这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就是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以及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产能过剩。

两会代表龙国键委员说:“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去年工程机械协会的年会上,有一个基本的数据。大概是:目前我们有30万辆的挖掘机,但是我们的产能是40万辆,全球也就40万辆,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中国挖掘机的产能要达到60万辆。但是工程机械有些产品,例如战略性新型产品十三个产品,确实还没有开发出来,因此说大的和小的我们还欠缺。但不代表我们总的产能不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相对的产能过剩,是一种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产能过剩,行业里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很多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产品线缺乏多样性。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项目)中有关大型施工机械类中,列举了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有关工程机械的项目包括:30t以上液压挖掘机、6m及以上全断面掘进机、32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6t及以上装载机、600t及以上架桥设备(含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400t及以上履带起重机、100t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机、钻孔100mm以上凿岩台车、400kW及以上混凝土冷热再生设备、1m宽及以上铣刨机;关键零部件:动力换挡变速器、湿式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力变矩器、为电动叉车配套的电机、电控、压力25兆帕以上液压马达、泵、控制阀。以上这些产品项目就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短板。就是龙委员所说指的“大的和小的我们还欠缺。”一个健康的市场,其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种类应该呈一种平滑的正态分布曲线,而不是过分集中在几种低端产品占领市场的陡峭曲线。

虽然说,对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工程机械鼓励类项目,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进行技术攻关,或争取到国家的各种支持政策和资金。但是,对于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也可以深耕现有的产品,在可靠性和技术升级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必定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质量依然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的基础工作需要去做。

龙委员还说到,作为企业有责任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投资者,让他们理性的去判断,工程机械是否产能过剩,这些数据是很吓人的。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但是过多的过剩就会导致过度竞争。因此在充分竞争和过度竞争的权衡之间,我们应该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资者讲清楚。工程机械短兵相接的时代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大规模的你死我活的格斗过程已经结束了。

企查猫

工程机械两会代表冯培恩教授,在谈到产能过剩引起的行业竞争时说:“近一段时间的市场不像去年那么好,但是我估计今年的下半年还是会有所起色的,但也不会重演去年的火爆局面,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质量不是企业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也就是说质量只要过得去就都可以卖,而今年我估计这种情况就不一定会再出现。如果需求总量是一块蛋糕,在去年一直需求增长形势带动下,企业已经将蛋糕瓜分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不会再有这么大的产量需求了,这个时候企业的要发展,就不是靠数量去竞争了,必须要靠价值去竞争,竞争的是性价比。”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收效明显。大多数中国企业由过去单纯的规模式增长、市场驱动型发展,逐步实现了向价值驱动式成长的转变,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不仅产销数额双双排名世界第一,而且满足了中国大陆近90%的市场需求。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推动企业转型的动力。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