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风电产业寒风阵阵
2012-06-05 10:24:22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告别“疯长”
风电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适。
电网建设与风电产业发展极度不适,“弃风”成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说,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风电电量被限发,创了历史最高值。
“风电场集中在三北地区,这些地区本身煤炭资源丰富,自身很难消纳风电,而要运输到电力负荷区华东地区,电网又达不到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风电机组质量事故和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也暴露出了风电产业诸多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风电的鼓励政策开始转向,由鼓励到控制其发展节奏。
2011年8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收回了地方对风电项目的审批权,要求报国家能源局备案,并根据国家的规划进行,未获准擅自开工建设的风电场将不能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电价补贴,同时电网也将拒绝其并网。而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也明确指出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调整,风电发展速度骤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风电机组11409台,装机容量17630.9M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894台,装机容量62364.2MW,年增长39.4%,增速比2010年下降了一半左右。
“经过几年高速增长,中国风电的体量已经很大了,增速放缓是正常的,现在风电正在回归理性,不是坏事。”李俊峰说。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提出“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转变”。
并网困局是个老故事
对于风电开发商来说,并网难无疑是最头疼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部分省市“弃风”达20%左右,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或超过30%,直接经济损失达近百亿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施鹏飞表示,中国发展风电的主要思路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然而由于大基地和电力负荷中心不在一个地方,需要“大规模、高集中、高电压、远距离输送”,这对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交流电特高压电网。
“电网是按照此前的规划发展的,谁也没料到中国风电发展如此迅速,所以电网建设没能跟上来。” 施鹏飞说。
风电相对于传统火电及其他常规电源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一次能源资源(自然风)具有不可控性和不可存储性,这给电网调峰、调频和调压,保障电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电网建设的滞后是个老故事了,但解决风电并网并不只是电网一方的责任。”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表示。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电网和用户三个部分组成,要保障这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一方面,要求电网建立适合风电并网的运行调度技术和制度;另一方面,风电场也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电源,从技术上向电网靠拢,增强自己的并网特性。” 蒋丽萍说。
她所指的并网特性,是2012年6月1日起即将执行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所提出的“风电新国标”,包括有功功率及其控制、无功功率标准及其控制,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要进行风机检测等。而这些标准都是尽力增强风电并网的稳定性。
这些标准在制定时曾引起了风电开发商和电网的激烈争论。“风电发展初期国产风机都不具备低电压穿越的能力,那些风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风电场,改造需要成本,而发电企业担心电网以此为由限制风电并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证明,风电新国标的出台是有必要的。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因为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2010年全国发生80起风电机组脱网事故,2011年1-8月全国发生193起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风电是可再生能源,电网应该尽可能多用,但发电企业也有义务配合保障电网安全。”蒋丽萍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贺德馨认为,风电跟电网有矛盾,但二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要建设电网友好型的风电场和风电友好型的电力系统。“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规模化储能技术跟电力系统运行实时调度和控制管理技术,建设特高压智能化电网,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风电的优化配置和消纳。”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