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日

国内海水淡化产能严重闲置 技术落后国外10年

 2012-08-15 09:36:43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截至目前,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明显,共诞生了20多家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取得50多项发明专利,日均处理能力达到了60万吨。

不过,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仍需加速,海水淡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10年左右差距。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国家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在内的工程呈现产能闲置状态,企业越是开工越是亏损。制约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原因在于缺乏项目和生产成本过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依靠煤、电为能源的海水淡化更加没有市场。

自主创新缓慢

海水淡化,也就是除去海水中的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亦称为海水脱盐。该技术产业可以增加淡水供应总量,且不受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我国作为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仅2000多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地球上水资源总量中海水占97.5%,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国务院于今年2月初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指出,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到2015年,淡化能力达到220至260万立方/日,是现在淡化能力的四倍。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海水淡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专家表示,我国在材料、组器、装备以及工程化的建设中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组织了多项示范工程,推动了产业化进程,配套产品和配套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膜组器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一批生产线;关键配套设备研发取得明显成效;万吨级海水淡化单机和工程技术已开始应用;发明专利达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多达100余项;相关技术标准也较多,其中国家标准有3项,行业标准有25项,列入编制计划的多达40余项。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68套,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58 .54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长51.1%。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我国海水淡化发展起步较早,但自主创新方面的发展仍需加速。

国家海洋局有关专家表示,若是单纯像中东国家只从国外购买设备来解决用水,则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起来很容易。但若要使用自主设备和装备,我国仍需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可以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三家左右可在国际市场抗衡的公司,就相当不错了”。

郭有智认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设计施工能力有待提高;反渗透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等先进技术还未能大规模应用于大型海水淡化装置中,关键设备的质量和效率尚不及国外产品。

天津一家海水淡化企业负责人表示,海水淡化在国外已有三十几年的成熟发展,在我国虽起步较早,但上马实际工程仅有十年时间,在建项目主要使用国外设备,包括国内规模最大型的海水淡化项目,使用的也是以色列的设备。“目前我国与国外的领先技术差距在10年左右。”

上述公司市场部经理指出,我国涉及海水淡化领域的公司较多,但大多数只做工程集成,核心零部件仍基本靠国外进口,大型项目的操作也要靠国外公司。

在山东某发电公司海水淡化筹备处负责人的眼里,虽然我国海水淡化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他说,2005年至2006年是海水淡化发展黄金期,那时国内煤价每吨约500元,但之后一路飙升,一度达到900多元,贵了近一倍。海水淡化主要依靠煤电资源运营,随着资源价格在2008年后暴涨,海水淡化的成本大幅提高,致使许多待建工程搁置,现有项目也被闲置。

以山东这家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为例,一次能源价格提高以后,淡化出来的海水每吨成本提高了两三元。为此,公司筹建的日产10万吨规模项目的后续建设被搁置。

产能闲置严重

据调查,目前一些建成的海水淡化项目已出现大量产能闲置。以天津市一国家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为例,就有八成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据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发电技术,形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新增发电量110亿千瓦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过评审认为,该项目是一个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典型循环经济项目和生态工程。

该名负责人表示,此项目一期1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能力建成后,如果灌装成瓶装矿泉水,每天可灌装约2亿瓶。生产出的淡化海水除少部分工厂自用外,90%以上打算面向社会供应。这些高品质淡化海水的大规模供应,将有效缓解天津市淡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尽管如此,在技术及应用上有着美好前景的项目,面对的现实却是超过八成的产能被闲置。据悉,已经安装好的四台先进海水淡化装置中,只有一台在运行,其余三台都处在停机备用状态。

企查猫

一名项目负责人说,目前一期已经建成的日产10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实际产量为1.8万吨,其中1万吨工厂自用,另外8千吨并入汉沽市政管网中。他认为,该项目生产的淡化水完全符合自来水卫生防疫相关规定和国家饮用水标准,同时也符合天津出台的海水淡化进入市政管网的规定,之所以出现大量产能闲置,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淡化海水较普通自来水价格偏高。

除了天津的项目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地区的海水淡化工程也面临同样的尴尬。据透露,上述山东发电公司海水淡化项目也存在三分之二的产能闲置。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