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2日

电煤并轨箭在弦上 将倒逼煤电联动

 2012-11-13 09:22:36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日前,来自国务院层面的消息称,今年电煤价格或彻底实现市场化,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内部高层人士表示,“我们担心电煤并轨后煤价会上涨,本来电企的火电业务亏损就已经很严重了,今年煤价的下跌、电价的调整减轻了火电企业不少经营压力,如果此时煤价再上涨,电企更难扭亏。”

电煤并轨方向是对的,但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不可能只放开一头,煤企、电企短期内可以通过向受损一方提供补贴来平衡,“但长远看电企的诉求仍是煤电联动。”能源研究专家林伯强认为。

不管是煤电联动,还是电煤并轨,业界对其的呼声虽然很高,但并没有见到发改委等权威部门的表态。“当下,对电力企业比较好的一点是,重点合同煤变长协煤的运力安排,这个对电力企业是极大的利好,至少可以保证两到三年的运力。”上述电力集团内部人士如是表示。

最不希望并轨后煤价上涨

“目前还不清楚电煤并轨的确切涵义,所以这个方案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无从评价。但是,电力企业很关注电煤并轨这件事情,尤其是并轨后的煤价走势。”上述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内部高层人士表示。

同时,他也表达了电力企业的愿望。“关于电煤并轨一事,也与其他电力集团沟通过,大家最希望电煤价格继续走低,而不是通过并轨恢复电煤价格,最反对的是通过并轨提高煤炭价格。”

这一愿望也得到了其他电力企业的认同。

“短期看,电煤并轨会对电力企业不利,尽管市场煤和重点合同煤价格已经很接近,但还是有差距的。”能源研究专家林伯强表示,现在煤价已经快跌到重点合同煤价了,合同煤已经没有价格优势了。短期电企虽受损,但不会很大。

不过,也有电力企业高管认为,“并轨的涵义不见得就是电煤价格还要恢复上涨,电煤价格的走势最主要的是看供给能力,生产能力的释放以及需求,不能说并轨后煤价就一定能涨起来”。

“如果电煤并轨后,真的带动煤价上涨,我们希望煤电联动启动,但是关键是我们还不知道电煤并轨什么时候实行,具体内容是什么,所以也在观望。”上述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内部高层人士直言,电企仍是希望早日实现煤电联动。

的确,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煤并轨实行的最大利好莫过于倒逼煤电联动。中电联的《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全年分析预测报告》也同样指出,要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加快形成客观反映国内实际到厂煤炭价格指数,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

“电煤并轨不失为煤电联动的倒逼机制,电企的诉求应该是煤电联动,即煤价涨,电价也要涨。那么,要想放开电价,上游煤炭价格也应该少些行政干预。”能源专家林伯强表示,电煤并轨后,企业再去和国家讲煤电联动就更有道理了。

保障长协煤运力电企最受益

提到若实行电煤并轨,或将对电力企业进行的财政补贴一事,上述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内部高层人士表示,“如果有,对电力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收到相关部门关于此事的表态,“最好发改委等机构确认一下就好了”。

看来,谈补贴一事为时尚早,不过,“当下,对电力企业比较好的一点是,重点煤变长协煤的运力安排,这个对电力企业是极大的利好,至少可以保证两到三年的运力。”他也表示,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将来电企能够有一个中长期的运力安排,有一个稍微长时间的运力把握。

这也是中电联提出的实现电煤并轨的前提之一,即把所有电煤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大部分市场煤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电煤运输全部列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且将运力主要配置给发电集团,铁路部门优先调度安排电煤运输。

企查猫

“重点合同煤改为中长期合同,就会少了很多行政上的干预,企业自己协商,根据够买量的多少、合同期长短来确定价格。”大同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于宏表示。

提到运力,就需要提到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有媒体报道,从2013年起,发改委将取消该会议。对此,上述平煤股份的内部人士认为,“订货会主要是统一协调煤炭的铁路运输计划,所以如果实行电煤并轨的话订货会应该不会取消,但是不排除订货会内容出现变化的可能”。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