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多指标近十年首次负增长 未来两三年难有起色
2013-06-03 10:35:37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前瞻网获悉,5月初,国家能源局召集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开会,征求《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办法》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即低于4544大卡、含硫量高于1%、灰分高于25%的煤炭,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
该意见受到煤炭企业的普遍欢迎,因为去年以来大幅增加的进口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热值褐煤,抬高低热值煤炭进口门槛,能够有效缓解进口煤对国产煤炭价格的冲击。
但这一意见也受到电力企业的普遍反对。由于国外开采条件好、技术水平更高、管理更精细,这些进口煤即便加上漂洋过海的运费,价格也低于国产同等级煤。抬高进口门槛,显然不利于电厂降低采购成本。
对这一问题的争议,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分析。对能源使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较严重的低热值煤炭,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应当设定同样的使用门槛。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格局,我们应当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鼓励多用进口煤。而考虑到环境约束,我国应当坚持鼓励多用热值高、污染小的优质进口煤。姜智敏认为,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设计,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应当既关注当前的困难,也着眼长远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除了调整进口煤政策,要应对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政策层面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
首先就是煤炭总量的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认为,要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与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当前全国煤炭产能建设超前、市场供应宽松、相对过剩的现实,又要看到,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按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现在的1.0下降到0.5左右测算,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50亿吨左右,我国煤炭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站在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保障能力,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如何减轻煤炭行业税费负担,也应纳入政策研究的范围。据估算,在前两年的高煤价背景下,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就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0%,如今煤价下跌,税费在成本中的比重肯定更高,令煤企雪上加霜。这些种类繁多的税费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合理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值得重新考量。除了全国性税费外,各省也纷纷出台了种类不一的税费征收标准,直接导致市场不公平竞争,亟待治理。“对于行业的总体税费负担,国家必须做一个顶层设计。”姜智敏认为。
在目前煤炭市场出现困难的背景下,安全生产问题必须敲响警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规律显示,煤炭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煤炭经济大起大落时期,往往也是煤矿事故多发时期。如1997年,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95起,死亡1390人;1998年,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79起,死亡1541人;2008年,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死亡707人;2009年,发生重特大事故20起,死亡509人。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市场由基本平衡快速向供需宽松和结构性过剩发展,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