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失地难收 洋奶粉坐拥半壁江山
2013-06-19 10:37:20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数据显示,去年市场份额前十的奶粉品牌中,洋品牌占6席,共占领市场份额52.1%
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距今已有5年。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8年之前的10年中,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生鲜乳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后,乳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乳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
三聚氰胺事件后的这些年,中国乳品行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信任危机历久难消、国内市场被外资抢占……
奶粉进出口逆差20.57亿美元
2013年前4月,我国乳制品进口仍然维持高速增长,而出口基本无增长。
6月1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发布报告称,“1-4月份累计进口乳制品59.62万吨,货值20.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和19.27%。”据介绍,乳制品出口则为1.24万吨,货值0.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69%和-43.34%。进出口货值逆差达20.57亿美元。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目前,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高端奶粉几乎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商中,洋品牌占6席位,共占领市场份额52.1%,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更是分别以12.3%、11.7%、11%的份额稳居前三,而伊利、圣元等国产品牌,则各自从剩下的四席中分食一杯羹。
三聚氰胺致洋奶粉占领市场
洋奶粉大举占领中国市场的格局从2008年之后便基本稳固。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爆出,曾以18.26%的市场份额领跑国内奶粉市场的乳业巨头三鹿随之陨落,全行业亦陷入质量泥沼。受此牵连,包括伊利、圣元、雅士利在内的国产奶粉企业遭遇业绩危机。2008年,蒙牛亏损9.49亿元,光明亏损2.86亿元,伊利亏损更高达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亏损最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国外奶粉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国内奶粉品牌为主的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尼尔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前三名已经全部为国际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2%、11.6%和8%。
除奶粉市场外,液态乳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被外国品牌控制。据《澳大利亚人》杂志报道,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前几个月国外鲜奶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已增长两倍。
质量安全问题给国产乳业造成了致命打击,却为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借此时机,各大品牌纷纷角力,行业内并购、重组、退出事件频频发生:雀巢以1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制药巨头辉瑞旗下惠氏营养品业务,市场份额达到17%,成为“老大”;达能集团宣布收购美国有机婴儿食品生产商Happy Family90%股权。而亨氏、合生元等外企也正在努力寻找乳业内新的投资合作项目。
业界认为,当前国内乳业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乳业遭遇信任危机的大背景下,市场格局未稳定,各路人马正加紧布局中国乳业市场,其中外资乳企就加快渗入液态奶市场。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