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3日

天然气调价机制“另有玄机” 价格或持续上涨

 2013-07-01 17:14:16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体制瓶颈

国家推进天然气价改的终极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中下游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输价格进行监管。但在实践中,遇到体制改革与价格改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冲突。

“目前的方案不是真改革,我们很清楚,还是成本定价。我们讨论了好多遍,怎么改都没有万全之策。”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然而不调价今年年底将出现全国性“气荒”。“今年以来各地的天然气需求量有明显的上升,他们判断肯定要涨价,“老气”(存量气)涨得慢,因此一些城市煤改气就全力推进,企业的项目也在冲刺。再不调价hold不住了。”

另一方面,中石油集团等垄断巨头,也在极力释放气荒信号。中石油从西边中亚国家进气约3元,但售价约2元一方,国内开采的天然气是几毛一方。“有时候跟中石油座谈,他们认为越进口越亏,如果不调价那就要少进口。其实国产的天然气利润空间很大,都用来暗补了,补了多少,是笔糊涂账。”一位接近调价方案的专家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的数据称,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自2010年刚刚超过11%,2011年已经达到20%,这意味着“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天然气是国产的”。

而国家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约42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27%,“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

按照发改委的统计,国产陆上天然气约占7成,进口管道天然气约占总量的3成。而主要由中石油开采的国产陆上天然气的出厂价格极低,用发改委负责人的话说“比中亚进口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格每立方米还要低1.5元”。

“以往表面上进口天然气是亏损,但其采购占7成的国内陆上天然气价很低,这个机制是在明亏暗补。但暗补的时候企业不吭气,亏的时候哭穷减少供应。监管者也没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中国经济交流中心一位专家透露。

由于中国经济形势复杂,此次天然气涨价酝酿很久未能启动。从今年二季度起,中石油集团开始在华北地区限购天然气;到年中限气范围已经从华北地区逐步扩大至西北、华南、西南等地,大有向全国蔓延之势。6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称:“ 3月中旬采暖结束后天然气用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主力气田检修和储气库注气进度推迟,部分地区供需偏紧。”

“初步判断是政策性‘气荒’”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气荒”有下游用户需求上升因素,也有垄断企业“逼宫”调价的因素,“我们也想了很多应对的办法……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办法之一。”

企查猫

国家发改委的调价《通知》中对天然气价格调整的目标也非常明确:按照市场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为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完全市场化奠定基础。

林伯强认为,在现在的上下游一体化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市场化,“那就意味着会持续涨价”。林伯强说:“要价改应该先动体制。“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引入竞争,否则怎么去改都会不断推高价格,重蹈煤电联动覆辙。”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