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9日

中国光伏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没有一家企业盈利

 2013-07-09 09:57:19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单纯“扩大需求”存隐祸

随着装机规模的迅速攀升,可再生能源补贴已捉襟见肘。

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地方政府的撮合下,银行的授信方向随之倾斜。

“如果企业不精通贷款之道,银行还会手把手传授技巧。”一位风电设备厂商负责人表示,“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借来的。”

不仅新能源产业,造船、平板玻璃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扩张都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扩张。

一位风电巨头的财务总监表示:“钱借的越多,银行和政府越不敢让你破产。”

据了解,这家风电企业的银行债务达数十亿元,不仅不用着急还钱,还屡屡受到银行的延期续贷政策,条件只是“先还利息”。

“至少在我的任内不要让企业破产。”该财务负责人引用某银行分管副行长的话。

遵循这套独特的逻辑,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合演了一出出产能过剩的中国式轮回。

如何挽救中国“风光”难题,最为广泛的救赎之道集中在“扩大需求”,然而该方法似乎也不再奏效。

以风电为例,企业已逐渐失去扩大装机容量及生产设备的动力。

“三北地区即使核准了风电场,我也不会去装风机,明摆着亏本。”杨校生表示。龙源电力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风电开发企业。

“三北”是中国风资源最好的区域,但受制于严重的弃风限电,该地区的风电场普遍陷入亏损。

而南方地区限电问题虽有缓解,但因其风资源较差、征地成本高昂、规模有限,致使建设成本居高不下,除龙源电力称旗下来安低风速风电场可实现微薄利润外,没有企业敢于保证盈利。

对风电设备商而言,随着机组价格从2007年的6000多元/千瓦降至目前的3000元/千瓦,除国电联合动力这样的附庸企业外,多数是赔本甩卖。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装机规模的迅速攀升,可再生能源补贴已捉襟见肘。

企查猫

华电福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雷表示:“国家欠我补贴9亿多元。”国电科环总工程师杨东称,“国电集团应收补贴账款达到近百亿元。”中电联王永干统计,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共计230余亿元。“可再生能源的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

即使不存在上述两方面问题,单纯的扩大需求也未必见效,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其中国的产能已超出目前的全球需求量。

陈乐天认为,化解目前的产能过剩,应该从供给端入手。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把过剩产能转移到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地区;另一方面,设定资源、能源、环保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能的整体质量。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前瞻-产业地产
前瞻企业查询宝App
前瞻决策报告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