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3日

细数那些可能在2014年退出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品牌

 2014-01-15 11:38:00 责任编辑:QZ152 来源:前瞻网

前瞻经济学人

雅芳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一批跨国化妆品牌因渠道定位不明节节败退

6、LG蝶妆

作为LG乐金公司在中国的大众品牌,蝶妆在运作中国从主攻百货店到后期转战二三线市场并下沉专营店,可谓一波三折。然而,就市场业绩看,该品牌依旧处于低迷态势。

浙江某代理商曾与蝶妆有过八年深入的合作,但最终在2012年无奈放弃。“百货渠道的销售在持续下滑,最差的柜台单月的销售只有3万元,最好的不过10万元,再做下去亏得更狠。”该代理商认为,韩国经营团队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是品牌发展的症结所在。不善营销使得蝶妆在百货店中无法与“三欧”相抗衡,不懂专营店渠道特点又使得新系列难以推广发力。在业界看来,2011年是蝶妆在华发展的谷底,近两年在深入与专营店沟通调整后部分市场出现一些转机,但全国市场依旧不容乐观。有代理商直言,在中国市场几乎没见过哪个品牌落幕后还能华丽转身的,过多的粉饰都是自欺欺人。纵然价廉物美,没有品牌口碑和影响力,没有一个运筹帷幄的团队,品牌就没有腾飞的翅膀。

7、婵真

阵痛还是猝死,2014年将是婵真最关键的一年了。2013年取缔中国总代理,调整运营方式,让婵真有点“伤元气”。原本全国78个百货店网点,现在只剩下27个,经销商还损失了30%。失去百货渠道,流通成为婵真现在最跑量的渠道,长久下去,对品牌形象的树立十分不利。然而,被挤出百货之后,要想再挤进去难度已经成倍增加。专营店渠道和免税店渠道等新渠道的运作,目前又没有看到起色。虽然婵真在中国不属于“病入膏肓”,而且韩国人调整中国市场运营模式的初衷也是为了把市场做得更好,但是任何改革都必然付出代价,这种代价能不能被承受,现任婵真掌门人在中国市场的改革上,最终是成为“戈尔巴乔夫”还是“邓小平”,就看2014年了。

8、雅芳

企查猫

“AVON”来自莎翁笔下一条美丽神秘的河流。在全球久负盛名的品牌在中国却节节败退。究其原因是因为雅芳在渠道上一直摇摆不定,“没有在一种策略上持之以恒,零售势头较好的时候突然转为直销。雅芳的调整损害了合作伙伴的信心,频繁的开店关店对消费者也是一种不好的信号,公司销售模式变来变去,只能让消费者离品牌越来越远。”某渠道商直接吐槽道。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