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担保机构路在何方?
2014-02-08 15:10:55 责任编辑:张泽伟 来源:国培机构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著名的“马太效应”,目前这种现象在担保业盛行,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担保机构生存处境“冰火两重天”。在倒闭频发的担保业,国有商业担保公司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因背靠实力较强的大股东,受到冲击较少甚至逆势而上,大力蚕食担保市场。民营担保公司则并不走运,他们生于市场化土壤,经受着最无情的市场洗礼。
2013年年末,各地担保监管机构陆续发布了担保行业数据与年审情况。结果并不理想,担保机构继续走衰。目前,担保公司“触礁”大多缘于业务结构中涉及钢材、地产、煤矿等敏感行业,而这些陷于亏损泥沼的公司给担保机构的保证金或反担保措施远远不足以抵偿所有代偿风险,担保公司深受拖累。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四川,广东、北京也出现此类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北京、浙江两地担保业代偿率分别达到2.20%、2.11%,均创下近年来的新记录。
现在,担保行业的日子愈发不好过。除了卷入敏感行业,担保本身的盈利模式也是亏损之因。一般来说,担保业的主要盈利点是收取2%左右的担保费,但要承担100%的或有责任及连带责任,即用2%的收入覆盖全部代偿风险。结局是,一旦出现风险,担保机构不单亏蚀本金,还将丢掉数倍同类业务的全部收入,甚至资不抵债。
近几年担保行业声誉大不如前,掣肘行业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发生几例担保违规大案,如“中担”、“华鼎”“创富”等担保公司因违规经营被查,令整个行业声誉受损,全国多地的银行机构迅速切断了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银监会亦发布通知要求警惕“银担合作”风险。要知道,担保机构是介于银行与贷款企业的中间环节,当需要融资的企业找上担保公司,以期借助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若担保机构本身的信用都受到质疑,银行方面自然不会买账,由此给担保行业带来重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