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增速同比下降130个基点 隆冬降临
2011-12-06 15:50:07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隆冬”已经来临?
据预测,今年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安装量同比将增长20%,而去年实际增长了153%,前后两年间巨大的发展落差让人震惊。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隆冬,暴利的光环已经消退,只剩下一地鸡毛。
市场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段时间内光伏行情会变得如此糟糕?
这还要从2000年,我国的“光伏发展元年”说起。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10年,已经是连续4年从产能到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光伏发电安装市场的65%。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多家世界级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并分别在美国、香港上市。从已上市企业的市值看,世界十大光伏企业中,我国有保利协鑫、茂迪(台湾)、天合光能、无锡尚德四家,分别位居第二、五、七、八位。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无锡尚德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拔得世界头筹,英利保持第二,天合光能本季度排名上升为第三。第一太阳和夏普在2010年还分列二、三位,而本季度则排名下降到第四和第六。
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中国版的光伏市场盛宴应该继续上演,一切看似都那么的顺利。
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光伏行业的人士才知道:在中国光伏市场盛宴的背后,等待他们的是巨大的危机,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只能看别人的脸色。
一位长期观察光伏产业的专家告诉记者,国内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光伏电站投资对融资能力和资金成本敏感度很高,欧债危机让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上述人士说,光伏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欧洲国家的政治及经济变化,现在的问题是,欧洲银行的前景已经被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如果希腊债务违约和意大利银行爆发挤兑潮的话,那么欧洲有很大机率引爆银行危机。
据悉,欧洲当地银行是大部分光伏电站和光伏系统、屋顶项目的保护伞。没有银行,电站等项目都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建设。而如果银行本身都已经面临倒闭、挤兑或者其他危机了,那么还怎么可能会有心思来给一些光伏电站项目提供足额的贷款呢?
欧洲市场疲软,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这一光伏新兴市场,也有可能变为泡影。
10月19日,美国7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共同发起一项针对中国公司的联邦贸易诉讼,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上“倾销”太阳能产品,并要求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相关人士表示,这次“双反”调查的展开,极有可能使得当地的光伏电池价格大幅上升,这本身对于全美光伏电站收益率有很大影响,美国有可能不再成为最佳投资地之一。
美国光伏组件安装量接近900兆瓦,光伏组件市场大约有108亿元人民币,属于除欧洲之外的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企业整合或是常态
外部市场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造成了如今世界光伏市场整个产业链产品价格惨烈暴跌。
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原材料到终端各个环节产品的价格跌幅都在60%以上,仅以多晶硅原料为例,从年初的70多万元每吨跌到目前20万元左右每吨。据介绍,这已跌至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成本点以下。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数量和产能却是巨大的,2008年,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不足百家,而目前已在400家以上,其产能在2009年就已供大于求。价格暴跌、产能过大,其结果只能是行业的残酷整合。
欧债危机至今尚未解除,美国“双反”调查结果依旧不明朗,国内的光伏企业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