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9日

工信部解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12-07 15:45:18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三是钢铁工业能耗、排放总量较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中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规划》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衡量各项指标的潜力,提出2015年钢铁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该目标高于国家提出的16%的目标,但低于工业行业20%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节能潜力相对其它工业行业较小,下降18%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必须从提高附加值和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折合成排放总量相当于比2010年下降了27%,远高于国家提出的8%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烧结脱硫刚刚起步,脱硫率低,脱硫潜力大,“十二五”期间通过普及烧结脱硫可以实现大幅降低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的目标。

七、为什么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占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比重达80%以上,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和转型发展的重点,目前这类钢材就产品本身而言,其主要问题是产品品种、档次和稳定性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以前,行业内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短缺品种开发上,对这些量大面广的品种重视不够,花费的精力不足,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数量上的矛盾已经大大弱化,产品结构调整不再是数量上的增减,而是要着重于提高钢材产品品质,促进下游行业转型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因此,《规划》提出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改善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稳定性将推动钢材“减量化”应用、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减缓钢铁生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对我国钢铁工业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乃至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建筑行业用螺纹钢筋为例,如“十二五”期间400MPa级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由40%提高到80%,每年可减少钢筋使用量1000万吨,减少铁矿石消耗约1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

八、怎样理解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

高端钢材品种产销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壁垒高,研发生产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品多为直供销售,用户专有需求强、忠诚度高,市场开拓难度大。

高端钢材品种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研发、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对钢铁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能力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风险性也远远高于量大面广的普通产品,若多数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和研发生产高端产品,必将导致高档次重复建设、资金及人才的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比如汽车钢板,目前70~80%的市场由宝钢和国外企业占据,其它企业只能竞争余下相对低端的市场,盈利性较差;再如X80管线钢,由于近几年生产企业不断增多,供应过剩,一段时间吨钢利润只有几十元。

《规划》提出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差异化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目的是引导具有人才、技术、资金和研发体系优势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开发高端钢材产品,引导企业根据各自的条件找准定位,避免众多企业盲目投入研发高端钢材品种,形成高投资、低收益甚至亏损的局面。

九、“十二五”时期如何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加快钢铁工业装备结构升级、推进节能减排以及优化布局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要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争取全面消除按现有标准确定的落后产能,这是钢铁工业是否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是依法依规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取得很大进展,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绝大部分落后装备彻底拆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但仍有7500万吨落后炼铁产能和4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尚未淘汰,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彻底淘汰。

二是不再继续提高淘汰落后的装备标准。目前,以设备容积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各地执行时比较容易判别,但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断扩大炉容,使产量不降反升。因此,今后淘汰落后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以免企业为躲避淘汰不断对落后装备实施扩容改造,导致实质上的产能扩张或谎报瞒报装备容量等负面效果。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人心,特别是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的完善,要逐步形成落后就无法生存的社会环境。

三是明确淘汰落后与发展钢铁工业的关系。把淘汰落后作为发展钢铁工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规划》提出: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四是严格铸造高炉认定,关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的后门。为避免借铸造用铁躲避淘汰,又保证铸造行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正在对铸造用生铁企业进行认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在促进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同时,推动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十、《规划》对“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是怎样考虑的?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继续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服务。

《规划》从两个方面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方向,要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技术改造是最大程度发挥投资作用、尽快产出效益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内涵和重点任务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技术改造要改变过去以提高质量和装备水平,同时也带动产能增长的做法,转而以提高品种质量、推进节能减排等为目标,改造的结果可能产能还会有所降低,部分环保措施还会使成本上升,但钢材性能将更高,用量将减少,与城市的发展更趋协调。为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五个主要领域,即品种质量、资源开发、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两化融合,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技术改造重点。

十一、怎样理解“十二五”时期推进钢铁工业优化布局的思路?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要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优化产业布局,并对重点区域钢铁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两市三省)、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浙江一市两省)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我国环渤海地区钢材严重供大于求,区域内钢材消费量不到产能的50%,大部分钢材流向以南方为主的其它地区。区域内水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进口铁矿石海运距离远,钢材远途调运更加重了交通运输负荷。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钢材生产和消费量大,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区域内土地紧缺、能源供应紧张、环境容量小,“十二五”时期要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这两个地区均不宜再新建钢铁基地。

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缓解供需矛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钢铁生产不能满足区域需求,其中大部分为高附加值产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将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促进钢铁工业重大布局调整。我国钢铁工业大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如在东南沿海再完成布局,则今后我国钢铁工业重大布局可基本完成。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还有利于抑制产能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彻底打消这些地区瞄准珠三角市场的考量。(三)“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是对有保有压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利于促进宝钢、鞍钢、武钢战略布局和优化升级,推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企查猫

三是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地区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显著加快,西部部分地区钢材需求仍有一定空间。西部地区可有条件地在具有一定资源、能源和市场优势的地区,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缩小东、中、西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东部区域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但是一定要依据资源、能源和市场做好规划,有序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新疆、云南、黑龙江等沿边地区,积极探索利用周边境外矿产、能源和市场,发展钢铁产业。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