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3日

光伏回暖?

 2012-03-26 08:23:55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目前光伏行业所谓的“回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去年四季度“抢装”留下了大量订单,同时英国的一些政策变化预期也对行业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

去年全球光伏制造业可以用一片萧瑟来形容,不过近期以来,在补充库存和德国行业补贴下调前抢装的推动下,行业似乎正在“回暖”。

对上述回暖趋势的持续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解决之前,市场近期难以出现反转。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3月各大光伏企业交出的2011年年终答卷显示,全行业目前处于亏损之中。光伏企业的“排头兵”尚德亏损超过10亿美元,英利亏损逾5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改变市场战略,由之前的抢占份额,变为守住利润,避免大幅度亏损。

部分厂商低价出货

由于市场需求远未跟上产能扩张的脚步,光伏业陷入了价格厮杀中。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在上游多晶硅料成本快速下降的带动下,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了47%。

成本压力之下,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已无法支撑。另据数据,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大型光伏企业,尤其是已在美上市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在去年的逆市中,上述企业的出货量都大幅飙升,市场集中度开始提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不理想,各公司净利润均较2010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晶科能源市场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表示,“现在我们在应收账款管理、库存管理、销售预估方面都在加强。为了提高价格把握能力,我们还收回一些授权。之前为了抢市场,我们给销售的权利会大一些。”

钱晶解释,在销售时,晶科能源现在会设置一个利润的底线,进行严格的审核。

钱晶说,虽然在价格上有所把控,但晶科目前还处于全产状态,在手订单量稍稍大于其最大产能。

相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更加惨烈。2月底,英利在宁夏竞标投出了5.18元/W的价格,令业内一片哗然。就在去年,组件制造企业普遍中标价还在1美元/W以上。

“不同厂商会有不同的策略。有些厂家扩张太快,库存巨大,就会低价出货。”钱晶称,“我们不想参与这种极端的价格战。”

国内另一家大型光伏组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称,他们对于国内市场也在收紧缰绳,“我们不想跑得太快,对于质量的把握非常严格。在国内我们不知如何面对回款慢的风险。尚德前两年在国内冲得很厉害,但现在它的应收账款回款很慢,一筹莫展,组件价格又很低。”

“短期回暖透支需求”

除了守住利润外,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晶科也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机械化率。

“我们的人工率要比一般的公司低。”钱晶说,企业效益低的时候会裁掉很多员工,但等到重新扩张时,可能就需要1.5倍的价格才能把原来的工人招回来,“但是你不裁掉员工又必须养着他们,这就很难了,除非企业已开始提高自动化效率。”

据介绍,晶科的电池工厂分别位于浙江海宁和江西上饶,目前机械化率在20%以上。

对于提高机械化率的优势,钱晶称,从质量上看,机械手生产出来的电池片瓦数准确、稳定,而且还能追溯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去,循序渐进地提高生产品质,人工就无法做到。

据钱晶介绍,过于依赖人工的企业电池片功率波动较大,产品到了电站中表现并不好。

对于目前的市场走势,钱晶认为并算不上回暖,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德国去年四季度“抢装”留下的订单,同时英国的一些政策变化预期也有影响。

“现在要看抢货是不是常态,这很难说。现在政策变化的频率实在非常快,两三个月就变一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欧洲市场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以2011年为例,中国约70%的光伏组件销往欧洲。

企查猫

分析认为,今年虽然回暖,但行业过剩与企业盈利情况暂时还不会好转:首先50GW~60GW的过剩产能短期内不会“硬”退出,这压制着盈利能力的反弹。其次短期内的需求旺盛,是对全年需求的透支,全年市场增长应仍在10%以内。

“对于二季度,我们在南非和中国还有很多的项目要上。现在比较欣慰的是,东方不亮西边亮,尽管有的市场出现了萎缩,但新兴市场很快又会补充上来的。”钱晶表示。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