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2日

“黄金十年”终结 煤炭出路在哪里?

 2012-10-02 09:14:53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经济账

煤制油的经济性,一方面受制于成品油价格波动,另一方面还受困于煤炭原料的价格起伏。

对于煤制油项目,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只有国际油价位于70-80美元/桶以上,项目才能获利。而煤价保持每吨在200-300元之间,才可以保证煤化工项目不亏损。

从2009年到2011年,煤炭价格的飞涨为煤化工产业笼上一层阴霾,如果项目建立在运输条件良好的东部地区,那么煤炭开采成本和物流成本总共就要800元/吨,如此算来,生产1吨煤制油的煤炭原料成本就是30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高昂的固定投资成本,这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代价。

在煤炭原料上,神华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内蒙古和新疆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为煤化工项目提供了强大的原料支撑,尽管近一年来煤价呈现连跌态势,但是对于神华煤化工板块,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出乎常理的是,神华方面公开否认自己的煤制油项目享受到了煤价的实惠。梁仕普说,神华的煤炭生产和销售板块归属上市公司“中国神华”,而煤化工项目公司是非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采购煤炭,就一定要按照市场价,少花一分钱都要受到董事会的质询。

“可以确切地说,现在我们煤化工所用的煤炭价格,比从当地其他公司采购的价格还要高,原因是现在煤市跌了,但是神华内部供煤的价格还没有调整,所以跟其他的煤化工项目相比,我们在煤炭成本方面还是劣势。”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长陈亚飞曾对媒体表示:某些煤制油项目之所以经济效益较差,主要与煤价较贵、工艺选择不当有一定关系,例如,同样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原料煤价格有的每吨1000元,有的每吨三四百元,催化剂和投资成本都相差20%-30%。此外,尾气利用、污水处理费用各不相同,导致不同项目的收益差距较大。

尽管在煤炭采购方面不占优势,但是神华仍对盈利充满信心。梁仕普说:“今年前8个月利润非常好,大大好于预期。从运转情况上看,这些煤化工项目都是赚钱的。”但是面对毛利率等具体财务指标,梁仕普却不便多谈。

此前有部分专家认为,煤制油产业更多情况下只是国家示范工程,离商用还很远,因为技术、设备昂贵以及巨大的环境成本,使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所以煤制油只能是能源战略的备手,不宜作为能源发展的主流。

但神华的标兵作用,似乎使这个不被看好的新兴产业发生一些改变。梁仕普认为煤制油工业实践能够证明:工厂可以稳定运行并能够实现盈利,我国现在可以提供几乎所有技术和装备。国家可以考虑在煤化工规划区内,按照既定的优选项目规则,批准两亿吨/年的煤制油项目。

政策平衡木

没有哪一个产业能脱离国家意志而自由发展,能源产业更是如此。在政策的收与放之间,国内煤制油乃至于整个煤化工行业都如履薄冰。

“我们面临的不是困难,而是很大的政策风险。”梁仕普承认。虽然神华稳坐国内煤炭行业第一把交椅,煤化工项目也在国家屈指可数的批复的示范项目之列,但因为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的过于频繁,而有所担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在解读煤化工政策时特别提到:从2006年到2011年,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出台一个关于煤化工的指导文件。

煤化工行业属于资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地方政府都会对煤化工项目进行一番规划,希望把投资留在当地,所以其中很少是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大部分由各地政府自行批准,未批先建现象也屡有发生。

“进入‘十二五’以后,各地都在煤化工方面制定了宏伟的煤化工发展规划,比如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基本都是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地方上规划的煤制油项目大概有2000多万吨左右,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胡迁林说。

地方冲动的结果就是煤化工产能过剩以及开工率严重不足。例如煤制甲醇,2000年国内的甲醇产能在348万吨左右,2005年产能达到720万吨,2011年甲醇产能增长到了4560万吨左右。产能十年增长了十几倍。

在严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甲醇在短短3年内就从4000多元/吨跌至2000元/吨。陕西省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恒曾对媒体承认:“(榆林的)这些煤化工项目目前情况都不好,即使有配套煤矿,50%保本,50%亏损。”而另有资料显示,各地规划的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际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不足10%。

从2006年7月,国家意识到煤化工发展的无序性和未来风险,开始施以整顿措施。当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

“如果查阅公开资料,在煤制烯烃方面,你会发现中国科学院的大连化物所卖出了多少套专利,就有多少企业在建立类似的项目,如果国家不处理,那么整个烯烃市场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就是风险。”梁仕普说。

在煤制油方面,发改委在2008年9月发布《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了神华集团的两大煤制油项目外,一律暂停其他煤制油项目的审批。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煤化工作为“六大过剩产业”被提出明确的整改计划。

“国家想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提高门槛、加强管理,使得煤化工走上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胡迁林表示。

企查猫

前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煤化工行业赢来了政策松绑,发改委、能源局研究制定了《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一期15个煤化工的升级示范项目,将陆陆续续获批。据悉,潞安18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和同煤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已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

开闸并不意味着大规模放水。胡迁林称,“十二五”期间,国家并不希望煤化工行业急于扩大规模,而是把重点放在升级示范方面。通过示范项目而掌握一批产业化技术,同时探索出发展煤化工的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大的发展做充分准备。

已有1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评论载入中...

网友评论

1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