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2日

日本大米遭疯抢 国人“扫荡”海外市场为哪般?

 2015-02-27 10:16:44 责任编辑: 来源:前瞻网 作者:祝雨清

商品在经济学中的表达是“Goods”,包含了“能给人带来正效用的物品”这一层含义。可是,含镉的大米,添加了有害物质的牛奶,用地沟油制成的零食,使用不合格染料的衣物等等,这类商品显然将危害人体健康,为购买商品的人们带来“负效用”,不能算真正的“商品”;不幸的是,这类商品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在某些市场上是“主角”。

国人每天都处于媒体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爆料的轰炸之下,对国产商品,特别是食品早已失去了基本信任。只是在自身收入和进口商品受到关税和准入种种限制之下,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得已选择国产商品。高收入群体大可出境采购,只可怜低收入群体只能被迫束缚在本国,为国内的污染问题和市场信用问题埋单。

怎样才能根治国产商品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可能是形成“重复博弈”而非“单次博弈”的机制。在“单次博弈”中,厂商更容易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反正又不要做成百年老店或知名品牌,什么方法来钱快就怎么办,出了事就关停,小作坊嘛,再开一家就是。这同样也不利于厂商对产品的改进和开发进行投资,因此中国市场上也容易出现“价格血战”,这正是产品同质化和低质化的体现。

只有通过建立社会征信体制,将个人的“欺骗行为”统统记录在案,并且在借贷,求职等经济活动中都得到充分披露。这样才能建立重复博弈机制,扭转“我赚到了、我获得利益,我们的关系就结束”这种带有投机性的单次博弈格局,增加厂商生产低质甚至有毒有害产品的成本。

企查猫

重复博弈还是提升产品品质之途。日本和德国的小企业能世代经营,不断在设计上进行创新,在质量进行提高,将一件产品做到极致,靠的正是“重复博弈”带来口碑效应,使其免于被卷入低端价格战,而将精力和资本用于提升产品性能。

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罪恶之源,一个信用体制不彰,法治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才是将市场经济推向“为了金钱不要信用”深渊的推手。而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个“为了金钱必讲信用”的良性模式。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1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评论载入中...

网友评论

1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