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倒逼”国内光伏业转型升级
2012-02-23 08:39:38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随着《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未来新能源领域所用材料必然成为政府鼓励的重点之一。
以风电和光伏两大行业来看,政府对前者的规划被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而光伏方面的规划则显得有些保守。两行业的专家及企业界则认为,我国政府今后若能有更具体的鼓励政策,会根本上推动几大行业的变革性发展。
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
在新材料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需要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
“高性能玻璃纤维和树脂材料都是运用在风机叶片上的。”湘电风能一位高层表示,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占风机制造成本的25%到30%左右。如果风电新增装机定在5年内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则比原先市场中猜测的5000万千瓦目标有所提高。
分析称,目前来看,我国玻璃纤维的总产能有200多万吨,但高性能的玻璃纤维总量还较小。
九鼎新材董秘徐荣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是玻璃纤维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70%左右的产品还是运用在交通和建筑上,其余则是消费品、工农设备及电子电气所使用,风能用玻璃纤维的量并不是很大,估计不到10万吨。“现在我们的高性能树脂纤维产品已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鉴定,正在准备量产。预计‘十二五’期间可以达到10万吨的总量。”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发展高性能树脂和高性能玻纤确实是一种趋势,这两种产品都使用在风力叶片上。“我国的树脂和玻纤技术,还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除了通过技术改进后使叶片重量减轻之外,还要有更好的工艺与设计。比如说,现在海上风机的叶片,我们能使用国产叶片,但是叶片的材料如玻纤及树脂等,我们对供应商的要求是,一定要采购海外进口产品。”
湘电风能前述人士也指出,在目前稀土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使用稀土制造的直驱型风机产品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如果其他风电用材料能降价,将会降低企业的风险。“直驱型风机现在报价是在3900元/千瓦到4000元/千瓦左右,但仍要比不用稀土材料的双馈机报价3700元/千瓦略高。而客户目前则更愿意选择双馈机。如果说政府可以在风机材料技术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措施,那么对于风机价格的整体下滑将有很大帮助。”
光伏产业目标偏保守
昨天下午,一位多晶硅企业高层杨先生也将新材料规划的内容全部下载到了自己的电脑中,“在新材料规划中提到,我国在5年内要建成太阳能电站1000万千瓦以上,需要多晶硅8万吨,低铁绒面压延玻璃6000万平方米。”该高层指出,这个规划明显比实际情况保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40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规模,如果按国内的工程进度看,估计到2013年就会突破1000万千瓦电站的建设量。
“再如多晶硅,现在国内最大的保利协鑫今年就有6万吨的产量了,而2011年,我国光伏用多晶硅的消耗量大概为13万吨,国内和国外各提供了7万吨和6万吨左右。”杨先生指出,如果规划过大,反而会吸引过多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现在我们担心的是,我国多晶硅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达标。国外先进的多晶硅生产线,由于其技术成熟,生产成本能控制在20~25美元/公斤,而国内只有少数公司能达到这一数字。”
杨先生说,尽管2011年我国进口多晶硅的采购成本是在58美元/公斤,而且2012年,即便是多晶硅降低到40美元/公斤,国内个别多晶硅企业还有毛利空间,但假设海外各国的光伏补贴一降再降,那么组件等下游厂商肯定会继续向多晶硅公司压价。“其结果将是,我国大部分多晶硅公司都将宣布倒闭,国内组件企业只能求助于海外公司的低价多晶硅产品。这对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将带来很大挑战。”
去年第三、四季度时,我国43家多晶硅企业中,陆续有30家左右都宣布间歇性停产,因为下游光伏公司的多晶硅采购额已低于其承受能力。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激烈之后必然会让国内多晶硅企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且也会减少一些盲目的投资者数量,但政府如果可以给予多晶硅企业更多的优惠措施及财政支持,也会让部分多晶硅企业在短期内渡过难关,同时企业也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转型升级以及研发等工作上面。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