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2日

海水淡化产业困局待解 2015迎来第一个春天?

 2012-03-06 08:53:36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图为海水淡化设备

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国投电力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位于天津汉沽区,该项目现在已建成日产10万吨淡化海水产能,所用技术为从以色列全套引进的号称全球最先进的低温多效淡化技术,已成为国内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样板工程。

但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全行业代表性的样板工程,目前却正处于产能闲置、淡化海水找不到出路的尴尬境地。

据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办公室主任助理李涛介绍,项目首期投产的四套装备每套设计产能2.5万吨,目前只有一套在运行,日产淡水1.8万吨。这表明拥有10万吨设计日产能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产能利用率不到20%,产能闲置情况严重。

李涛表示,设计能力无法正常达产的直接成因是下游水厂对淡化海水的需求不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去年全年北疆电厂海水淡化产量为625万吨,其中近400万吨为电厂自用,其余不足1/3产量并入电厂相邻的城市供水管网。

事实上,北疆电厂面临的开工不足现象在当地并非特例。据悉,目前天津已建成投产的6家海水淡化厂均存在大面积停工现象。大港区新泉海水淡化厂日产水约7万吨,目前全部供给附近的一家乙烯生产厂作为工业用水,设备处于半停半开状态;天津开发区的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目前已全线停产;而大港发电厂的两套日产0.7万吨淡化装置仅有一套在用,主要用于锅炉补给水,且无法满负荷运转。

李涛表示,北疆海水淡化一期10万吨项目共投资了20多亿元,以目前每天最低几千吨的售水量,短期内根本无法收回成本。而设备一停转,每年折旧费用就高达上亿元。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供水企业也同样在喊亏损。滨海水业集团下属的龙达水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每接一吨淡化水就要亏损3.5元,他们暂时对每天输入的高价海水淡化水的差价进行挂账处理。

国投北疆电厂

2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首次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上升为“国策”。受这一政策利好影响,海水淡化概念股集体走强,市场纷纷预期“十二五”期间这一新兴产业规模可达上百亿元。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乐观。在已经基本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框架的天津市,呈现的是海水淡化产能闲置、全行业亏损、系统规划缺失的局面,这或许是目前国内海水淡化产业化现状的一个真实缩影。业内权威人士表示,成本高悬是海水淡化产业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不过,随着各大城市水价改革的逐步推开及淡化技术的提升,海水淡化成本与普通水资源处理成本的差距将缩小。预计到2015年后,海水淡化产业有望真正迎来“春天”。

高成本之惑

在龙达水务负责人看来,海水淡化水目前无法被广泛引入水厂的直接原因是其高昂的成本。目前,天津市淡水主要来源于引滦入津工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目前引滦入津的原水价格为1.75元/吨,加上处理工序、管网折旧,总成本约4元/吨。目前天津工业用水价格为7.5元/吨,居民用水为4.5元/吨,以目前龙达引入海水淡化水每吨售价8元来衡量,无论销售给工业企业还是居民均存在差价倒挂。如果再加上管网输送费用,海水淡化水的价格将更高。

“引入水厂后,后期处理的成本投入也是一笔不小开支。”该负责人说。原来,海水经淡化处理后PH值比一般自来水低,呈弱酸性。如果要直接输入城市供水管网,长期会腐蚀传统铁质管网,同时还影响人饮用后的正常口感。因此,淡化水引入水厂后须进行一定的调节PH值及水质硬度的处理工序,例如将淡化水与普通水按1:3比例掺混,离子交换吸附等,这在技术上尽管没有难度,但会直接增加水厂的供水成本。

对于水厂有关淡化水的反映,李涛表示,海水淡化企业一直都在积极与他们沟通。就水淡化成本来讲,他算了一笔账:淡化1吨海水的直接成本约4元,加上设备折旧及财务费用4元,总计8元左右。如果把目前无法运转而白白增加的设备折旧费用摊在其中,可能要更高。

李涛表示,每吨水8元是硬性成本,北疆电厂的独特优势在于利用电水联产模式,能够通过电厂直供电降低占海水淡化成本1/3比重的用电成本投入,一般的独立海水淡化项目成本可能要高于8元。

李涛说,海水淡化成本尽管目前高过引滦入津水,但对于天津这样的严重缺水城市来讲,仅靠每年10亿立方米输送能力的滦河水根本无法满足长远用水需求。即使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建成来水,但其综合成本肯定比海水淡化水高。而且长远来看,海水淡化的成本海水还会随技术的提升及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

管网,还是管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全球范围内,目前海水淡化解决了全球2亿多人的饮水问题,海水淡化水已成为海湾国家的重要水源之一。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工程师阮国岭表示,尽管如此,海水淡化对于中国来说,还属于新兴产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解决成本高问题需要时间。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海水淡化要充分产业化,有些问题却不能靠时间来化解。眼下,比成本更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于,输送海水淡化水的管网建设及相关规划的提前布局。这与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碰到的行业发展瓶颈十分雷同。

企查猫

长期以来,污水处理行业由于配套管网的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国内众多污水处理装置长期闲置,污水处理产能无法有效释放。李涛表示,天津淡化海水普遍寻不到出路的一个主要障碍也在于用于输送海水淡化水的专业管道无法配套,而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又不能直接利用。

上述龙达水务负责人表示,海水淡化水会腐蚀老旧的铁质管道,引入规模小时尚可通过掺混普通水来解决,但一旦规模上来了,掺混普通水就很可能无法足量配置。除非对现有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更换成PVC管,但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