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的两条出路
2012-03-23 10:12:15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国内光伏企业对行业现状忧心忡忡
尽管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光伏业的反补贴初裁税率并不高,但国内光伏企业依然忧心忡忡。
“我们将考虑未来在美国建厂,并且打算通过第三地来向客户供货。”
昨日,晶澳太阳能CEO方朋这样表示。而这一做法恰恰是为应对美国“双反”政策的影响。
同时,因为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探,也致使很多光伏企业已难以盈利,有公司打算转行,除了组件销售,还要增加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力度。
产能转移海外
低于市场预期的反补贴初裁税率,让尚德电力的股价大幅上升14%, 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等也有5.63%到12%的涨幅。
此次反补贴初裁结果中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如果电池片来自于第三地但加工组件的地点位于中国,那么美方将免征反补贴税。
“这一信息预示着,很多国内光伏企业若要将组件出口到美国,则会选择采购海外的电池来加工组件;而在中国设有工厂的电池企业,将面临无法供货的风险。”
方朋指出:公司部分电池产品已放在第三地来生产。另外,晶澳太阳能会继续向美国采购商供货,未来也会考虑在美建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在晶澳太阳能之前,包括尚德电力、阿特斯等企业都已纷纷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建厂。不过,工厂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如尚德电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初期规模只有30兆瓦,但尚德电力去年全年的销售量已达到2000兆瓦了。
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钮阿兴、阿特斯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庄岩也都指出,他们有海外建厂的计划。
有专家表示,除了单独在海外设立工厂外,也会有光伏企业选择与海外工厂合资、合作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出去。
“这些做法会在短期内形成一股潮流。当然,风险也不是没有,万一美国人认为,你尽管在美国有工厂,但你的定价仍然低于美国当地厂商的话,也可能采取其他措施来限制企业的发展。”上述专家称。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