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行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12-03-30 09:35:17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美的大裁员的意蕴
美的裁员无疑是近期家电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一年多前的2010年10月29日,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曾对外宣布:“截至2010年10月,美的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已达1000亿元。未来5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力争进入世界500强。”而短短一年多时间,美的来了个“急转弯”,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员。比如陕西分公司270多人裁了210多人,只余下近60人;北京暖通原来是90多人,裁到44人;广州暖通原来有300多人,现在减到100多人。全国各销售公司近9000人,要裁员约8000人。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裁员不仅仅涉及到营销和销售人员,而且已经触及到美的的核心业务制冷,制冷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40%以上,有些超过60%,总部约50%。
事实上,这股裁员风暴并不止美的一家,早在2011年春季,海尔就已提出全球裁员15%的管理目标,而2011年10月底,惠而浦宣布在欧洲和北美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北美和欧洲员工总数的10%左右。
相比较于汽车、电视等产业,白电可以说是中国最稳固的产业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我国家电业规模以上企业就实现产值6823亿元,出口额357亿美元,从业人员达93万人。电冰箱产量4590万台,空调器6850万台,洗衣机3900万台,小家电约5亿多台。空调器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0%,电冰箱、洗衣机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
与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电的利润率和增长幅度却呈现颓势。比如空调,数据显示,空调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05年的15.35%一直增长到2009年的23.52%,而2010年则下降到19.56%。201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格力、美的这两家白电巨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同比上一年明显放缓,澳柯玛201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44%,美菱电器和海信科龙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也是双双下跌。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冰箱内销4271万台,同比仅增长4.0%,增速较2009、2010年明显回落。其中,第三季度销量同比更是出现0.7%的负增长。
拐点已现
分析指出,裁员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白电的发展的拐点已经显现。
实际上,白电不仅在国内表现不好,在出口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去年11月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尔和志高都出现了50%-77%的下滑,而美的出口已经是连续4个月下滑,11月出口台数下降到20万台,这已回落到2006年11月水平。
白点拐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中国国内“红利”的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电拥有率也在不断地提升,市场销售的红利空间却不断的降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冰箱、洗衣机、空调2000年的拥有数分别是80.1、90.5、30.8,而到了2010年分别变为96.61、96.92、112.07,可以说城镇居民的拥有量基本已经饱和;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市场,在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催熟下,2000年时,每百户农村居民冰洗空的拥有量分别是12.31、28.58、1.32,而到了2010年,分别变为45.19、57.32、16,相对于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已出现需求透支迹象,可以说农村市场快速增长的时期也已经成为过去。
此外,中国模式仰仗的成本红利也是越来越失效。比如原材料的涨价,2011年以来,煤炭涨幅为40%、有色金属涨幅为30%、原油涨幅为32%、铁矿石涨幅为90%等,使得制造业的成本大幅上升,挤压白电产业的利润。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而且,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还处于上升通道之中,这些也让中国制造最依赖的人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而另一方面产能的扩张和人民币的升值让人对白电的未来愈加担忧。
与市场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在产能上却不断的扩张。2009年10月,美的旗下的小天鹅发布公告称,公司即将投产的新工业园2010年产能将达800万台,美的系洗衣机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台,而海尔的产能规模则高达1300万台,要知道,2010年全年销量才有300万台,更何况还有康佳、创维、荣事达等企业不断的在产能上增添砝码;其他的比如空调全年内销加出口的总量为1亿台,但实际产能达到1.5亿台以上,总销量为7000万台的冰箱,产能也超过1.2亿台。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和金融资本的融合能力还需要加强。比如就人民币升值来说,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TimCondon预计2012年人民币将升值3%,这意味着中国低成本的出口优势将变得愈发困难,将会对中国白电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
“众多因素的挤压,使得中国白电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是未来将要如何进行产业升级的问题。”专家称。
向左走,向右走?
不可否认,中国白电凭借“规模+营销”牢牢地占据了白电市场,这固然与中国的产业竞争阶段有关系,劳动力成本低下、初期的技术积累不够等因素。但绝对不可否认中国白电在产业竞争中的策略依然是非常成功的,依靠优势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寻找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这点相比较于其他产业比如汽车等要强很多。
正是由于这一点,中国白电不仅仅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比如产能、渠道等方面,而且还寻求未来在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