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22日

钢铁行业亟待结构调整

 2012-04-04 09:38:09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日前,一则武钢养猪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仅如此,广钢卖腊肠,济钢欲进军农业......钢企们副业如此多样化发展一时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然而,其背后却深刻地折射着钢铁业正在面临的困境。

2011年,由于产量居高不下,下游需求放缓,铁矿石成本大幅增长等因素,钢铁行业整体表现较为低迷,特别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钢材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钢企利润节节下滑,钢铁生产主业目前几乎陷入全面亏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为875.3亿元,同比下降4.51%。钢企的销售平均利润率只有2.4%,较2010年的2.91%再度下降。在77家汇编企业中,共亏损企业8家,亏损面达10.4%。而今年1月份以来,国内29家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超过41%,盈亏相抵后净亏21.8亿元。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月份PMI为42.8%,环比1月份的47.9%下滑5.1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没有突破52%的临界水平。根据钢铁PMI临界点的定义,高于52%表示钢铁行业的基本运行面良好,低于52%则表示钢铁运行出现了收缩的迹象。

根据钢铁PMI的分项指数,2月份生产指数只有39.4%,较1月份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与钢铁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明显减少,行业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纷纷回落至50%以下,其中采购量指数为44.3%,较1月份下降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5.7%,较1月份下降4.5个百分点。

“目前钢铁行业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

钢铁行业由微利转为全行业亏损,干“本行”俨然已经“入不敷出”,这就不难理解上述钢企为何开始琢磨养猪、卖腊肠,搞农业了。但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面对行业低谷期,企业通常采用的过冬办法是减产、并购重组、提升质量以获得定价能力。但很难想像,钢铁巨头从事房地产、农业养殖、物流业等,这将使市场的专业性荡然无存。她认为,企业可以实行多元化经营,但通常与主业相关,目的是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很少有专业化的大型企业将种菜与钢铁融合为一体,房产共煤化工一色。没有上游铁矿石的订价权,没有高端钢铁的技术优势,没有做好经济下行周期的心理准备,有的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疯狂投资红利,是产能过剩过程中对高效民企的挤压,是权贵企业互相参股、抱团取暖,未来中国的钢铁行业等国企存在巨大隐忧。

对于钢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张长富认为,2012年我国钢铁价格走势仍不明朗,我国钢铁行业微利运行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由于未来市场低迷状态短期内很难改变,一些企业严重亏损难以为继,预计钢铁行业内兼并、改制、破产的现象将会增加,行业面临洗牌的前景。

分析认为,今年钢铁行业仍将延续一个高产能、需求缓、高成本和低盈利的主要基调。产能过剩、需求疲弱和高成本的延续将促使今年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更大考验,总体来说钢企的低盈利困境将延续。而今年在市场倒逼推力下钢铁行业将进一步推进行业结构调整。

专家表示,在行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潭的当前,加快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也将有利于提高中国钢企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和提高整体经营效率。随着钢企间的兼并重组的逐步提速,龙头钢铁企业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夯实。伴随着行业改革的步步推进,除了优质龙头企业,东南和西部地区钢企、拥有先进技术能力开发关键产品的企业以及特钢企业将显著受益。

企查猫

另据分析,受经营环境恶化以及行业集中度低,更多的钢铁企业将出现整体上市以及企业间重组。中国钢铁行业在产能利用率高于其它国家的同时,利润率却低于这些国家,低集中度以及无节制的产能释放是主要原因,未来中国钢铁行业企业间重组的出现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提高行业盈利。另外,当前仍有很多钢铁企业未完成整体上市,部分资产在集团并与集团存在同业竞争问题。预计今后集团公司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现象将增多,这无疑有利于增进公司的透明化管理,同时还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