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风电发展瓶颈?
2012-04-05 10:32:50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2010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量为1650万千瓦,这与去年新增1892万千瓦相比呈下降趋势,同比增长为负。这意味着,风电自2005年以来连续5年持续升温的趋势在今年开始出现转折。
这个数字的变化,实际上只是风电行业“国进民退”的另一个注解。
“2011年,五大发电集团中除了华电、国电的风电新增装机同比略有下降之外,其余三家均有增长,五大发电集团在全国风电新增总量的占比由2010年的49.3%提高到去年的58.2%。”华电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袁凯峰表示。
但竞争对手的减少,并未让这几家巨型发电集团的日子更好过一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风电发电量达501亿千瓦时,同比增速81.41%,而2011年风电发电量约706亿千瓦时,增幅仅40%,电量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更难看的是风机设备的等效利用小时数。“五大发电集团的利用小时数都出现了负增长。除大唐新能源以外,基本上都减少了200小时左右。”袁凯峰说。
最终的结果,是去年风电行业首次出现开发商亏损的情况。所有的变化都与一个词相关,那就是“限电”。尽管电网公司多次声称已经尽最大努力来确保风电的并网,但至少现在看起来效果仍不显著。
当风电领域经历“国进民退”后,风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在“限电与弃风”的博弈,或将不再是“散兵游勇”与“正规军”的谈判,而是电力大佬与电网大佬之间的较量。
五大电力企业风电大幅亏损
当了11年龙源电力的总经理,谢长军总结自己只做了一件事——打造一条产业链。“龙源是全过程管理,从前期册封、设计咨询、设备采购、运行监控、检修维护、技术研发,甚至到CDM开发,我们都是自己做。”谢长军称。
谢的功夫并未白费。据龙源电力2011年年报,即使在形势如此不堪的去年,龙源仍然实现新增装机2042兆瓦,净利润26.38亿元。
“龙源是情况比较好的,但是一些企业也出现了亏损。”袁凯峰说,“风电旱涝保收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都在变得艰难。”
与以往风电利润可以为火电亏损补缺的情况不同,由中电联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去年7月,五大发电集团的风电业务利润亏损1.4亿元,利润环比6月降低8.2亿元。
“这确实与7月是小风季的原因相关,但出现亏损也可能将是行业的趋势,值得注意。”袁凯峰表示。
让一众业主们感到资金压力的,还有“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其所带来的财务费用的剧增。
华电新能源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7月,五大电力集团的财务负债总额达到24823亿元,同比增加17.23%,累计发电财务费用528.32亿元,同比增加33%。“保守估计五大电力集团全年累计发电的财务费用将超过1000亿元。”袁凯峰说。在如此背景下,一些开发商不得不对风电项目的选择慎之又慎,使得风电新增装机速度受到制约。
实际上,去年风电整条产业链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以风机整机为例,其平均价格水平已经从2008年的6000元/千瓦降低至去年的3400元/千瓦。受此带动,风电场的开发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
“2009年行业平均开发风电场的造价是9320元/千瓦,2010年是8295元/千瓦,这个价格在去年降至7900元/千瓦。”谢长军表示。
设备价格的下降对于开发商来说自然是利好,但仍难改变去年不少开发商亏损的事实。而袁凯峰则担心,价格大幅下降可能带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称得上恶性事故的就有30多起,给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五大电力与电网博弈加剧?
“制约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哪里?”对于袁凯峰眼里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多数人可能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限电。
实际上,即使是春风得意的龙源,在去年也饱受限电之苦。谢长军透露,龙源的设备平均可利用率是97.78%,设备利用小时数是2230小时,去年由于风资源的下降和电网限电的一些影响,利用小时数降到了2026小时。
“因为去年限电,龙源公司大概损失了100小时的小时数,总的限电量超过了发电量的10%以上,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东部达到了30%,黑龙江、吉林达到了20%。”谢长军说,“去年限电龙源大概损失了50亿元。”但即便如此,龙源依旧是行业里损失较小的企业。“华电的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了500小时,达到491小时。”袁凯峰坦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2008年全国风电企业因电网限电损失的电量约为2.96亿千瓦时,而2011年限电量已超过15亿千瓦时,约占风电总发电量的12%。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弃风又占到弃风总量的90% 以上。
每每谈及此处,谢长军都不忘打趣,“我跟电网某领导开玩笑,我说把我们去年损失的50亿元分一半给电网,限电情况可能就没有了。”
实际上,长久以来,电网都被认为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上缺乏积极性。但谢长军和袁凯峰都不忘提及:在过去的一年电网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