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22日

中国钢铁行业为何输得这么惨?

 2012-08-05 08:35:52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前瞻经济学人

钢铁行业很受伤

钢铁行业寒意逼人,巨亏消息再度传来。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上半年其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销售利润率降至极其微薄的0.13%,而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扣除投资收益后,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13亿元。

在此背景下,有消息称中钢协拟申请救助措施,建议政府对钢铁行业采取“以产顶进”救市措施。在该政策下,经过批准的钢铁企业,以不含税价格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用于加工生产出口产品的“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实行全额退(或免抵)17%增值税。政策涉及品种暂以硅钢船舶用钢为主。

暂且不论若这个政策执行,会对我国钢铁行业影响有多大。其实,这个倾向本身就是悲哀。钢铁行业微利本是事实,企业却不深挖亏损原因,不在投资项目效益、生产成本降耗、企业产品改革等方面寻找原因,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而是继续寻求政府扶持,躺在政府怀里,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令人感慨的是,在工业经济中普遍适用的规模经济定律,在中国钢铁行业居然失效,出现令人玩味的现象,即规模越大企业,竞争力反而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规模以上黑色冶金冶炼压延业实现利润同比减少56.5%;而同期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减少90%以上。可见大中型企业效益不如中小企业。

有人讲钢铁行业已是夕阳产业,个人认为中国钢铁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钢铁企业亏损是企业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结果,源于改革不彻底。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困境,是行业扭曲发展结果。其中,外因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大幅波动影响行业稳定发展,导致产能无限制扩张;内因在于钢厂的国有企业身份,缺乏动力,效率低下,企业无法适应充分竞争的钢材市场。所以,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国有钢厂改革仍任重道远。

首先需要转变政府思路。自2009年以来,国有钢厂跑马圈地,各地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关。结果是钢铁企业忽视市场,盲目扩大建设,很多项目注定从投产就开始亏钱,经济效益低下。其实,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于国家,来源于国民财富积累,其使用应本着对国民负责态度。现在,各级国资委应该公开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投资效益做长期评估,对决策者及执行者进行绩效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这样,才能杜绝在各地政府GDP政绩观指引下,钢厂高层管理者用扩大投资和生产的方式来谋求短期业绩,防止国有钢厂经营短期化行为。

其次仍要坚持政企分开。在中国,政企分开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虽然近些年来已经少有人提及,但国有企业经营的高层管理人员,仍需去掉“政府领导”痕迹,做到从商不从政。政府官员选拔考虑,要避免从国企高管直接到政府领导,避免以企业经营业绩作为从政资本的跳板。

此外,要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钢铁行业。在各级政府调控的压力下,钢铁行业同样存在着中国特有的“玻璃门现象”,民营资本在投资领域存在着与国营企业不平等的资本准入门槛。

民营钢厂面临着政策上的发展困局,钢铁行业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2010年末,国内河北地区一家大型钢厂所谓“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不花一分钱,用自己的商誉、管理、购销渠道等资源换取民营钢企10%的股权。但所谓的重组已经过去一年半时间,民营企业依旧独立运营,组而不合,耐人寻味。

企查猫

民营钢厂以生产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取胜。即便钢铁行业亏损的上半年,中小钢厂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上半年全国共生产粗钢3.57亿吨,同比增长1.8%;同期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1%,同比减产31万吨。中小钢厂支撑了我国钢铁产量增长。

规模经济独在中国钢铁行业失灵,是由大型钢企多为国企所决定,国有钢铁行业效益低下,应该放宽约束,发展民营企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依赖政策的稳定,同时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减少政策调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