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1月16日

新研究:结肠癌的“元凶”可能是居住在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2020-04-02 16:25:28 责任编辑: 来源:前瞻网 作者:Winnie Lee

595

了解结直肠癌(CRC)的病因有助于对抗这种结肠疾病。近日,Pleguezuelos-Manzano等人在《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的证据加强了之前怀疑的与一种肠道细菌的联系。

作者通过在CRC细胞中发现的DNA改变中精确定位细菌的“指纹”来推测这种微生物。

某些细菌会产生基因毒性分子——那些能破坏DNA的分子。

例如,如果在试图修复基因毒性损伤的DNA修复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些分子可能会导致突变。

2006年,人们发现了一种名为colibactin的基因毒素,它是由居住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产生的。

最初的描述也阐明了大肠杆菌是如何产生colibactin的,并确定了细菌DNA的一个关键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pksis岛(拥有这个岛的微生物被称为pks+ E. coli),它编码了制造colibactin的“装配线”的各种成分。

在动物模型中,pks+ E. coli通过产生colibactin可以加速肿瘤的形成。

此外,在结肠粘膜中有结直肠癌的人中,与没有结直肠癌的人相比,这些菌株与上皮细胞的密切相关更为普遍。

通过分析,作者确定了一种独特的colibactin突变特征——colibactin存在时DNA改变的特定模式。

为了确定这种大肠杆菌素相关的突变特征是否与人类疾病有关,研究人员分析了496例人类CRC肿瘤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这些肿瘤从结肠的原发部位转移到继发性生长,即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CRC转移瘤中SBS-pks和ID-pks突变分别出现了7.5%和8.8%,这比其它原发癌症的转移更为频繁。

总之,这些发现描述了基因毒性细菌可能导致癌症发展的潜在途径。

Pleguezuelos-Manzano和他的同事的工作填补了人们关于在癌症形成的背景下暴露于pks+ E. coliin的突变后果的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空白。

Pleguezuelos-Manzano等人强调了colibactin对人类癌症形成的潜在贡献,从而进一步证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含有可能具有致癌特性的成员。

企查猫

人们对控制肠道细菌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兴趣越来越大,一旦确定了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就可以考虑研究针对人类体内的pks+ E. coli菌株的策略。

原文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818-7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