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人性向善 HR创新的六个方向!
2015-11-26 11:06:28 责任编辑:陈一欣 来源:MBA智库
从成本导向到创新导向
过去多年中国企业一直在靠成本低廉参与竞争,由此造成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存在惯性的成本导向思维。尽管人们的生活成本在提升,企业并没有支付给员工更高的工资,大多数企业还在固守原有的薪酬制度。然而,员工对于薪酬提升有了新的要求,正在“倒逼”中国企业改革,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明确给出了创新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几个聪明的脑袋拼搏创立一个技术或者互联网类的公司,运营三五年,然后到美国上市,很快就会产生数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好几万人的大型制造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积攒起来的财富。
中国企业已经无法躺在低劳动力成本的安乐窝里睡觉。未来,中国企业需要突破成本导向的人力资源思维惯性,向着如何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如何进一步释放创新型人才身上隐含的巨大生产力方向转变。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驱动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人才招聘中要看重候选人的创新潜力和内部工作动机,对创造型人才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要毫不吝啬,要营造人才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氛围,要鼓动人才日常的工作创新甚至内部创业,要形成组织内部的安全气氛和创新气氛。
从外在报酬到内在激励
很多人批判中国人拜金,这实际上和多年来我们的制度设计过于强调外在报酬(货币报酬),导致工作本身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逐渐消失有关。员工做事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没名没利的事情没有人做。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一般而言,员工工作的动机会经历三个层次和阶段:第一阶段,为了利而工作,有利可图才会努力,这时货币薪酬激励很重要。第二阶段,为了名而工作,员工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良好声誉与社会地位,这时企业要及时认可员工的工作,让员工有荣誉感。第三阶段,为了职业理想而工作,员工因为喜欢某项工作而将其做到极致,企业要鼓励这样的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这才是员工优秀绩效的来源和努力工作的恒久推动力。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认为,“员工是为了金钱报酬才努力工作”的观点简直就是侮辱人性。基于结果的目标管理容易让员工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内在激励是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驱动要素,过分强调外在激励,会让内在激励逐渐弱化,进而变得越来越依赖外在激励。
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改革方向一定要从过度依靠外在报酬转到强调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内在激励并非只是对层次比较高的人才适用,对企业里的普通工人同样适用。如果企业一开始就假想员工不能采用内在激励,其所有的制度设计就会越来越体现外在激励,而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员工就更加缺乏内在工作动机。
因此,管理者首先需要帮助员工认识到看似平凡的岗位的内在价值在哪里?该岗位和组织存在的使命以及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哪里?企业还可以对工作内容进行扩大化和丰富化,推进员工建言系统的完善。
在沃尔玛,卡车司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在埃克森美孚,油罐车司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平衡记分卡指标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管理者需要唤醒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这不仅仅是管理者成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员工成长。
从利用人性弱点到激发人性向善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讲到,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团结,窝里斗。他说,一个日本人就是一头猪,三个日本人就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说过,中国人就是表面上的集体主义,实际上是差序格局,核心是自我主义。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设计都在利用中国人“不团结窝里斗”的弱点。比如,过去很流行的“赛马不相马,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之类的管理思想,其本质是利用人和人之间趋于白热化的直接竞争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这种竞争的结果可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同时也使得员工之间成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相互之间私心多了,拆台多了,团队合作精神很弱。反过来,西方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X理论过渡到Y理论,虽然Y理论并没有从根本上讲清楚人性的问题,但却带来了管理人文情怀的巨大进步,推动西方管理制度的设计者开始从利用人性弱点转向激发人性向善。
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一定不能只停留在简单提升效率上,不能简单地利用量化考评、计件工资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来提高效率。效率不是管理的唯一目的,管理有着更伟大的使命。企业家和管理者在设计制度时一定要考虑激发员工人性向善和团队合作的力量。这样激发出来的员工积极性才是具有恒久力量的。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