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勤奋努力不如顺势而为把握机遇
2014-07-02 19:33:07 责任编辑:林一 来源:投资界
我做过天使投资人,看到的都是失败,创业90%的公司都会死,它的主旋律就是关门。前不久我碰到一个旧金山的朋友,还在创业,干了四年公司没死,他压力很大。我说公司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说明你已经成为了10%的企业。他公司干了四年,活下来了,不错。我知道创业经常失败。出来做小米,我也有压力,主要是面子上的压力,这也是很多成功者再创业的问题。其实我最烦创业导师,经常有人说我是创业导师,我一当了导师我就不能死了,一死多难看,老师给搞死了。
所以我最烦做创业导师了,创业这件事情没有人能够做导师,大家都是犯了无数的错误。后来我找到了解决方案,就是低调,极其低调。小米在刚开始前一年半的时候,几乎是静悄悄的。我是有意的,就是要超过用户预期,今天小米这么高调,超过用户预期越来越难。但这不全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小米成了明星公司,社会很关注,领导很关心,这么搞就很难了。
最开始整个行业80%的人觉得我们不靠谱,但我觉得这都不重要。这个事我想得很透,跟别人没有关系,输了也没有什么。我讲过一句实话:输了,我就踏实了。我们曾经有梦,曾经追过梦,输了也是一种答案。你不至于说自己连试都没试就输了。我们早期的创业是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练本事。今天我们再创业是为了梦想,输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试过了。的确可能赔了一笔钱,的确可能没有面子,但是我们心安,我们努力过,我就这么安慰自己。我后来想,输了也没有什么,输了咱们还可以继续做投资,反正有饭碗。
成功就是两个要素,第一要勤奋,第二要运气好。我们以前老讲勤奋、努力,误导了无数年轻人,以为勤奋就行。我勤奋了几十年,发现也不怎么样,看到别人不怎么勤奋,还老是成功。其实核心问题是,学校也好,我们也好,没有教大家顺势而为,把握机遇,顺着风向走,把握机会很重要。我邀请一个工程师,三年前他不加入我们,三年后他也不来,但原因不一样。今天不来的原因是三年前他看错了,现在再来他觉得自己亏了。这就是不顺势,就算现在不如三年前拿得多,可也比待在那些公司多啊。他们就是没悟出来这个道理,只看到了自己能干,没看到运气的重要性。老想着要找下一个小米,下一个小米谈何容易?
小米成功,运气占了80%,还有就是我们有20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比别人勤奋,又抓住了智能手机的台风口,然后我们就赢了。刚开始做小米,我们计划第一年卖30万台,结果卖了700多万。那时换机潮开始,每个人都希望用智能手机,买不起苹果就用小米了。第二年我们卖了1870万,300多个亿,迅速崛起。今年可能就4000、5000万台了。但如果没有这个浪潮,可能第一年30万台,第二年60万台,第三年150万台,有个二三十亿销售额,也很牛,但这就是另一种公司了。跟小米目前的巨星表现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台风把它放大了20倍。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赶上了好时候,他们成功以后老把自己神化了,“造神”运动。普通的读者和评论家没有我们创业机会多,我干了二十几年,看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我知道,一定要顺势而为。看到运气的价值,是一种能力,把握运气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学校教的都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是那1%的灵感重要性可能超过了99%的汗水。一万个小时你是一定要练的,这是成功的基础,但是它不保证成功。
我看过了无数的生生死死,因为我是老革命,干了二十几年,没有真正下岗过,而且还在比较前排的位置,看得更清楚。你在中关村练摊练了50年,有用吗?没用,你看到的是摊位的竞争。但你在山顶上看,不管他们是决战紫禁城,还是华山论剑,不管怎么个打法,只要在山顶上,一眼看过去就那么多家企业。盯住他们在过去25年的变迁,再把每个公司的生死存亡和兴衰画张图,规律性的东西你就有了。我们这个产业里面经常看到别人宴宾客,别人盖高楼,接着看到别人都垮了。哪怕不是公司,就说人,你开始认为这个人天纵奇才,后来再仔细看看,怎么可能呢?十几年前人人都说三大门户,过了五年你发现变成了BAT,今天可能大家会觉得BAT很牛、遥不可及,但再过七八年,鬼知道占领风头的是谁呢。
小米从来没有“安”过。小米不是巨头,是个小公司,小公司要有小公司的态度。我们对未来有很强的求知欲,从来不认为自己怎么着了。我觉得小米还好,至少在我们这个层次,看到的都是无数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我们的同行太强了。
小米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欲望需求,和我们的供给不足之间形成了矛盾。我们两年时间从零到这么大规模,消费者觉得不够,消费者觉得你是故意的。
客户对我们的期望值是每个月卖2000、3000万台,我们今天的能力只有500万、600万台。
刚开始做小米时,所有的代工厂都不理你。因为你没有钱。现在再模仿小米模式进来的公司都容易了,他们真的要感激小米。我们创业团队有很多同事来自摩托罗拉,他们和代工厂以前都认识,饭照吃、面照见、会照开,就是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找夏普,夏普说过去几年被中国的公司害惨了,大家都号称能做几百万台,给你准备了产能和料,最后卖了几万个不要了,那对工厂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尤其好的工厂本来就是供不应求,接了你的活就不能接别的了,但万一他赌错了呢?
你没量呢?他把工人、产业线都准备好了,你没有量他就惨了。
所以说服他们,我们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所有代工厂都是我亲自带队一家家谈。去了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地区,跑了四五个月,包括工厂车间都亲自去看。等到我们成功以后,大家都不敢怠慢这个新一代的公司了。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