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联想不做饥饿营销 不要动不动就互联网思维
2014-06-04 10:44:49 责任编辑:林一 来源:商业价值
收购的底气
杨元庆正在按照自己的逻辑为联想的明天做打点:在短期内,仅仅依靠创新,联想是很难打败美国厂商以及邻国三星的。但是说到管理制造业和供应链运营的能力,联想却谁都不怕——这的确是一块毛利率并不高的市场,然而在一片“学习小米”、“抛弃生产线”的声音之下,制造业的生意总要有人去做,联想经历了最难消化的ThinkPad不仅仅填补了在国际市场的空白,也将自己的供应链触角伸向了全球,随后的两起有市场针对性的收购就显得得心应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PC实现了规模效应之后,又在移动设备以及针对企业级的x86服务器两个领域相继出手。
而这一切的根基正是建立在杨氏不舍制造的思维逻辑之上。
2014年的大年三十,联想把一众媒体聚集到位于北京上地十街的办公大楼,召开神秘的发布会,收购Moto的消息其实已经在午夜时分弥漫开来。随后等待联想的是毁誉参半的各种点评,在很多时候杨元庆的执著被看作是一意孤行,当年收购ThinkPad如是,如今买入Moto也如此。
先是自身经营惨淡,品牌、销量走下坡,其后是出售给谷歌,在专利方面被盘剥一空。这样的Moto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发布会还没结束,港股开盘,联想股价下跌,杨元庆倔强的一面又展露无遗:这一点我们早就料到了,不期望市场如此快速的理解这次并购的意义,年后再看!
杨元庆很清楚:Moto能够帮助联想打开通往北美运营商的大门,否则联想就只能在水深火热的中国市场和众多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收购Moto还能够令联想成为谷歌的“座上宾”,在专利上得到谷歌的庇护,否则很难想象在接下来的4G时代,缺乏积累的联想会遇到更多麻烦。
究竟是市场太短视,还是杨元庆太执著。
有时候时间会给予最终的答案,虽然在“只争朝夕”的互联网速度中,有些决策在当下会被看作是不明智,但是将时间的轴线拉长答案自然清晰。
自2006年完成对ThinkPad的收购后,联想蛇吞象的收购就一直被广为诟病,并没有太多的国人为一个国产品牌并购了PC产品中的集大成者——ThinkPad而欢呼雀跃,反而不看好之声此起彼伏,这种声音一直持续到2008年,而联想2008~2009年间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似乎也从业绩上印证着舆论的这个判断。其时,IBM抛售PC是因为自身要向软件转型,而PC业整体已经略显疲软,特别是欧美PC厂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赞叹IBM抛售的远见,讽刺联想接盘的愚蠢。
不过,作为力主收购的人,杨元庆并没有被淹没在“收购失败”、“收购导致深陷亏损泥淖”的声音中。2009年2月,联想终于请走了阿梅里奥,杨元庆重回第一线任CEO,柳传志复出坐镇董事长。正是在“杨柳配”提振了资本市场的信心,联想集团重回正轨,制定“保卫+进攻”的双拳战略,以及对ThinkPad的消化已经彻底完成的多层因素作用下,联想扭亏来得很快,2009年第二季度就实现了盈利接近6000万美元。
实现扭亏后的杨元庆继续如法炮制:先后收购日本电脑商NEC和德国电脑制造商Medion,尽管欧美厂商仍然在甩掉制造业的大趋势下,但是这一次讽刺的声音弱了不少,以当时联想的体量去做这两桩收购再用“蛇吞象”显然是不合适的。
杨元庆并没有雷军的纠结,他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拥趸,毕竟PC时代里他就已经坚定了不舍制造的业务模式,他不允许在当今生产力充沛的年代里还存在“期货”,当机立断,在厦门外再建造一个生产移动设备的基地,于是前文所述的武汉基地应运而生,整个建造过程出奇的迅速——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实现第一期投产。
未来
世界终究还是物质的,不是虚拟的,物质的就不可能离开制造。对于这样的基本判断,万科的王石与杨元庆是一致的,对于小米取代万科的说法王石这样回应:如果资本力量已经把你的行业抛弃(这种境遇与PC行业如出一辙),那你只能希望虚拟行业要落地首先选你,小米落地仍然需要代工,而这是最差的情况。
总要有人去盖楼,也总要有人去造PC,但当所有人都需要找人代工的时候,优质的生产资源就成为了王石所说的“首先选你”的理由,而那时候决定价格的或许就成为了这种资源的拥有者。当然,这只是坚决不拥抱互联网的代工厂之路,在王石看来: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不做期货的杨元庆并不意味着抵触互联网,否则他就不会在各种公开场合和发布会上不遗余力地为“茄子快传”站台。很多人,包括联想员工眼中的杨元庆都是严厉的,“说到做到”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不过在一个地方他收起了自己的严厉,面对本刊记者“茄子快传的诞生是不是你放权的结果”这个问题,杨元庆笑得很得意:“这个你还真说对了,这还真是我的贡献。这个事情我一开始顶着很大的压力,LEC(联想执行委员会)里有一些老外总觉得贺志强的地方(联想研究院)不透明,老是藏着掖着点什么,因为不能把所有经费讲清楚。后来是我把这里面的意思在LEC讲清楚:要鼓励创新。”杨元庆很清楚这代表的是联想的未来,不能被短时间的经费明细卡死。
至于放权的结果,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杨元庆不知道的情况下,联想具备了自己的互联网基因。
这场自下而上、无声无息的基因突变发端于两年多以前。陈少为(茄子快传研发负责人)那时还在研究院体系下做乐OS,当时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席卷整个IT行业,身处其中的陈少为和王辉(茄子快传产品负责人)也能明显感觉到:世界不一样了!
随着联想组织结构调整,,陈少为和王辉被划分到了一个叫做“端到端生态系统”的新部门,也迎来了新的领导——外脑陈宇(联想集团VP,安卓生态系统与移动终端事业部软件产品总经理)与来自联想的常程(联想集团VP,安卓生态系统总经理)。
作为联想研究院的元老,常程同样面临转型,如果他自己无法完成思维的彻底转变,那么他所带领的团队很难有大的突破。笔者曾经在常程“换脑”时和他有过一次交流,那时颇为踌躇的他,原来是在酝酿一次变革:将原来的的乐OS大系统拆分成小团队:乐安全、乐关联(后来的茄子快传团队),并且鼓励所有团队面向开放市场。而陈宇本就来自互联网公司,对于这一切也是重要的发起和力挺者,“那时候他(常程)就告诉我们别再像以前乐关联一样求着BU(业务部门)给你预装,要拿到外面真正的开放市场上,让市场决定你是ok的,再拿回来联想自然会装。”陈少为回忆,他指指陈宇的总裁办公室方向接着说:“还有他们进来之后,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我这两年学到的东西比在联想前10年的都多,这两年思维上的转变比联想前10年也都多。”
陈宇深谙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玩儿法,而常程那时的剧变则被团队和合作伙伴称为给脑袋“刷了遍系统”。王辉和陈少为作为亲历者虽然也经历了转型之痛,不过更庆幸有这样的变化:从原来研究院的一颗螺丝钉,到可以对一款产品拥有最高话语权的产品经理,这种变化激发了他们的热情,而茄子的诞生正是这股热情下的产物。
在陈宇看来一切的转变几乎是毫无阻碍的,“过去的两年多里面我们推动了很多转型。从最开始没有产品经理到现在产品经理模式。最初只有一个乐OS,所有东西都是一个乐OS,研发团队是隐藏在BU后面的;后来我们把它拆成一个个小的产品,再到后来我们每个产品它都有一个独立的团队去跑,并且冲到BU前面,直接面向开放市场和用户。”
目前该部门内有10多个产品团队,但每一个产品团队都如同一个互联网公司。这样的组织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联想团队研发、产品、运营分离的模式。据陈宇介绍:“从汇报关系上讲还存在着联系,但是从实际工作来讲,他们就像一个小公司一样自己在跑。”
独立就意味着全新的玩儿法,陈少为说:“我们做软件,纠结的就是在联想设备上,总觉得会有局限。只要把思维放开,把联想当做一个渠道,自己变成一个小团队,视野就不一样。”脱胎于乐关联团队的陈少为和王辉,成为了茄子快传的掌门人,在一次团队建设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互传照片的这一需求,于是开始做相应的开发,乐关联团队彻底实现转型:而这款从名字到标识都毫无联想标签的产品甚至没有第一个选择联想手机进行实践。
变革在内部高层被认可和熟知,源于杨元庆对茄子快传的表扬。在一次会议上,他点名说:“有个茄子快传的应用还不错,不知道谁做的啊?”陈宇则得意地告诉他:“是我们做的。”由此杨元庆成了茄子的深度用户,也会提各种意见给开发团队,不过他的很多意见并没有被采纳,“他的意见有时候并不代表大多数用户,所以不采纳很正常,不过一键换机这个功能的完善有他的功劳,那时候不太稳定他提了好多反馈,还特别叫我们团队的同事去他办公室,一起对着手机讨论。”令陈少为和王辉欣慰的是,即便茄子快传进入了杨元庆的眼帘,但他们依然是茄子快传的最高负责人。
让杨元庆钟爱不已的茄子如果是一个开端而不是偶然,那么联想的未来将是可期的。
联想明天能否继续站在产业的风口浪尖上,取决于非PC业务的表现,这一点在柳传志振臂一呼时就已然清晰,其后杨元庆提出的PC+更是强化了这个战略,但是到达的路径究竟是什么,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制造PC以外的硬件产品固然是路径的一条,更注重软件和应用产品或许是另一个选择。
再来继续看茄子的故事,据王辉介绍茄子快传有20个语言版本,在google play的评分达到了4.4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我们在孟加拉特别火,少为特别得意。”坐在一旁的陈少为露出一丝狡黠的笑,以前坐在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恐怕他们永远也体会不到这份喜悦与奇妙之处。
联想作为一家硬件厂商是经历了几度春秋的周折,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以及渠道、营销体系,但是茄子快传仅凭25人之力就捕获了国际化用户的心,这种全球化渗透和传播比硬件产品要快速和便捷的多,如果联想能够加以重视和利用,未来的想象空间又大了不少。最近,联想推出小新笔记本电脑,与以往新品发布不同的是,小新笔记本第一次尝试全部在互联网线上完成调研、推广、上线、预约、销售整套销售流程。联想中国区CMO魏江雷表示:“小新是一个产品线的名称,是一个产品品牌。小新代表的是特别贴近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理念。如果从品牌思路来讲,小新是一个品牌,未来会出二代、三代,它是一个系列的品牌,会有很多周边的产品也叫小新,围绕着同样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去提供一个超越客户期望值的产品。”
无论做智能手机还是做平板,联想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太硬了”,茄子快传以及整个互联网体系才是联想转型目前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一点连联想自己恐怕还没有意识到,但是一旦转变发生会倒逼着整个系统做改变,小新笔记本就是改变中的一例,其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比品牌年轻化、拥抱新媒体等等行为更深远的。拥有制造业之基,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这可能是联想未来保持住PC宝座、PC+战略成功的关键。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全球卫星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900亿美元
?卫星产业是指围绕人造卫星的研发、制造、发射、运...[详细]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043亿元
- 童锡来: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投融资分析
- 何乐: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刘海晶:2024年中国区块链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 李明俊: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37亿元
- 韩艳婷:2024年中国数据中台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1亿美元
- 蔡志濠:2024年数控系统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