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9日

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缔造中国金融的一段传奇

 2014-06-24 16:50:25 责任编辑:林一 来源:前瞻网 作者:董哲

人生重启

从知青到经济官员

“中国的银行家大多是一群低调的、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政府官僚。不过马蔚华是个例外。”这是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向马蔚华颁发“年度希望之星”奖项时的评语。从插队知青到体制内干部,再到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商业银行的掌门人,马蔚华向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银行家的标本。

1949年6月,马蔚华出生于辽宁锦州。高中毕业后,他扛起行囊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凭借出色的笔杆子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报道员。下乡4年之后,马蔚华幸运地通过招工考试,成了锦州铁路局大虎山工务段的一名工人。

铁路是个环环相扣的大系统,任何马虎和懈怠都可能酿成大祸。在那里,马蔚华学到了精确性和系统性,这对他日后的金融经历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8年,在长春,年近而立的马蔚华人生重新启动,他通过高考,考入吉林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辽宁省委书记李贵鲜南下任安徽省委书记后,马蔚华也随之调任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1988年,李贵鲜调任央行行长,马蔚华随同入京。

1992年10月,马蔚华南下,出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党组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也就是在海南,他经历了金融职业中的第一次“挤兑”。

1997年,海南28家信用社因高息揽储资不抵债,全部并入成立仅两年多的海南发展银行。海发行就像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背负起数百斤重的担子。1998年春节过后,海发行的营业网点出现严重挤兑,半年后不得不关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被关闭的银行,马蔚华受命解决破产清理工作。亲眼见证了海发行的由盛至衰,他从此视风险为银行家永远不能踩碰的禁区。

弃政从商

亲历第二次“挤兑”

马蔚华的职业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人生半百之际。他弃政从商,抵达深圳,出任招商银行第二任行长,由监管者转为经营者。当时,成立于1987年、由招商局下属的蛇口工业区结算中心发展而来的招行还非常弱小,只有千亿资产。

1999年3月17日,马蔚华被董事会任命为招行行长当天,招行沈阳分行出现大规模挤兑。这是海发行带来的阴影,马蔚华经历的第二次挤兑。身在香港的马蔚华在电话中告诉员工:“这种情况下,劝说是毫无意义的,最有利的办法就是保证支付,储户取多少就给他们多少,只要告诉他们损失了多少利息就行了。营业厅里只要有一个储户,就不要下班,要面带微笑地给他们支付。”

处理完危机后,马蔚华开始考虑招商银行的长远规划。有人说金融是最复杂的游戏,驾驭游戏的人不仅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若想成为游戏的佼佼者,还需要异于常人的创新和突破能力。

1999年,凭借糖果、坐着排队、喝咖啡“三奇招”,招行改变了银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刻板印象。此后,招行推出全国第一张“一卡通”,它改变了中国人以存折为主的历史。“在今天看来,一卡通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这么做,而在当时,把个人账户集中到一张卡上,是巨大的创新。”马蔚华说。

企查猫

网上银行计划“一网通”则牢牢抓住了互联网浪潮。第一站,马蔚华亲自到北京大学推广。开始担心没人来听,结果来了好多学生。不久,就有一个北大学生通过招行网上银行,给女友买了一束玫瑰花。这是招商银行的第一笔网上银行业务。一卡通和网上银行的落地,使得招行在中国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成为现实。如今,招行已成为资产总额突破3.4万亿元、机构网点超过960家、员工近6万人的全国第六大商业银行。“这么多年招行的策略就是要比别人‘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马蔚华总结说。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