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0日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创业赌徒、另类极客、汽车疯子

 2014-07-17 15:40:37 责任编辑:林一 来源:极客公园

爱琢磨是他的特质,李书福似乎不太关心做成这件事到底有多少困难,只想着怎么能够把它做成。生产冰箱蒸发器的时候,李书福就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干脆组建冰箱厂,自主贴牌生产。1989 年 5 月,他的北极花冰箱销售额已达 4000 多万元,26 岁的李书福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土豪。在冰箱卖的蒸蒸日上的时候,因为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他不得不放下了冰箱厂。

90 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李书福赔了几千万,事后他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只能做实业”,并决定进军摩托车行业。横在他面前的第一道槛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年轻的李书福跑到北京机械部的摩托车管理处,愣头愣脑地问,“我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你这里批的?”被问的官员反问他,“你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不?”李书福答,“报纸上登过。”官员笑了,“看见了不就行了嘛,你还来干什么呢?” 经历过开冰箱厂的教训,吃了闭门羹的他以数千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为的就是一张合格证。然而在摩托车销量正是上升期的时候,拥有1亿资金的他敢喊着要投资5亿造汽车。

李书福刚开始决定要造汽车的时候,不仅饱受外界质疑,甚至连他的合伙人,自家的兄弟也不赞成,一气之下,他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一度成为业界笑柄,但现在我们再看到这句话谁都笑不出来。也因为这句话,直到今天他还享有“汽车疯子”的外号。制造汽车在当时属于限制性行业,得不到主管部门的许可,他就靠注资四川德阳某监狱下的汽车厂,用客车生产许可证打起了生产汽车的“擦边球”。直到 7 年后,吉利汽车才进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终于获得准生证。这之后是另外一个故事,他将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代表人物。

在吉利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之前,李书福的每一次跨界创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政策。在很多人都在想着怎样去解决政策问题,最后解决不了放弃做的时候,他似乎总是把政策问题放到最后。早年他有个相机就敢拍野照,是因为他认为今后这一领域会放开;打着幌子做汽车,也是因为相信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中,李书福是一个另类,做事风格跟按部就班毫不沾边,眼前的事情做的正红火,转而放手进军另一个行业,甚至还不太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像是一场豪赌,堵上了之前的所有,堵的是模糊的未来。李书福是另类极客,好奇并敢做,也许他可能不是用自己的技术去做,但他成就了一群人跟着他共同去筑梦,实现更大的梦想。有一点始终没变的是他总是活在未来的憧憬之中,早年吉利的车年销量只有几万辆,他却惦记着有一天去收购年销售额 100 多亿美元的沃尔沃,这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10 年后,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

逆袭的故事:收购沃尔沃

企查猫

2010 年,吉利控股集团以 18 亿美元的价格将福特手中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收入囊中。这个拥有 86 年历史的欧洲豪华车品牌,被一个做汽车仅 12 年的中国汽车公司拿下了。他成功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华尔街日报》和英国路透社不约而同地把李书福比为亨利·福特,盛赞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天然的农民智慧和商业直觉”。梦想终于照进现实,而当初在传出福特评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时,有人认为吉利疯了,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也许他没有想那么多,不管手上有多少筹码,他就是敢想着买沃尔沃。

2010 年 11 月 10 日,杭州,李书福见到了瑞典国王,及其率领的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代表团。这一天,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交割后第 100 天。李书福首次表示,中国将建设成沃尔沃的第二本土市场,并计划在成都、上海和大庆三地建厂。尽管此时,沃尔沃的税前亏损高达 15 亿美元,而且还欠着福特 35 亿美元的债务。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