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4日

顺丰创始人王卫:顺丰优选路漫漫 试水电商将是不归路?

 2014-08-31 10:56:05 责任编辑:林一 来源:站长之家

自顺丰触电以来,几乎每一个季度都会有相应的战略调整,实际上“顺丰优选”至今尚不满周岁,在电商界只能算是一位小朋友。

顺丰速运却是一家拥有15万员工,营业额近200亿的大帝国。

为什么一个不差钱的“庞然大物”,却要急匆匆的踏入电商呢?

两位CEO的不同解释

关于顺丰跨界做电商的初衷,大家都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而顺丰优选两任领头人也给出了答案:

去年10月份,原CEO刘淼多次宣称“顺丰做电子商务的初衷并不是迫于上游下游的挤压,而是希望做一个销售健康安全食品的网络平台”。

今年3月份,新上任的CEO李东起则公开宣称“顺丰涉足电商做生鲜食品平台,实际上是为自己涉足冷链物流做准备”。

不到半年,两任CEO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但果真如他们所说吗?

首先,王卫不可能以“食品安全”为己任,轻易抛开主业去涉足一个陌生行业。其次,备战冷链物流市场是顺丰的长期战略,但为了将来能在冷链物流市场上吃饱饭,而刻意做电商饿三年,如此绕弯子的事情禁不住思量。

在优选上线之前,王卫曾特意从深圳飞到北京给各位高管开会,他再三强调“顺丰优选是不能失败的项目”,可见王卫承受了不小的压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初衷给他带来了如此沉重的压力?

顺丰繁荣的背后

2008年中国M2货币总量约47万亿,到2012年时则疯狂增长至97万亿,4年里M2翻了2倍多。同时,我国的GDP由08年的30万亿增长到去年的52万亿,增长了约1.7倍。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低于印刷钞票的速度,经济虚胖,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导致的结果是,地价、物价、人力资源价等均大幅上涨。

“快递”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人员、地租、房租、车马费等是其主要成本项目,来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顺丰的。

顺丰现有员工近15万,假如以5000元/人的月工资为核算依据,工资每上涨10%,对于整个集团将是7500万/年的巨额成本。物流中心和集散中心用地量非常大,而这几年的房租地租几乎都是翻倍增长。跑运输离不开汽油,而油价则是以超过10%的年速度增长,以93号汽油为例,2008年时约5.5元/升,而今天则是8元/升,综合涨幅超45%。

这些成本,是顺丰速运提高盈利能力的直接负担。

除了被宏观经济所累,顺丰的同行们也在步步紧逼。

国内有60%的快递量来自淘宝网(含天猫),而这其中有80%的单量被“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分食,顺丰仅占10%左右。淘宝网店很少能承受得起顺丰的价格,而多数网店也非顺丰的时效性客户,显然“四通一达”迎合了大众的低价需求,有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也不足为怪。顺丰要在这个市场里获取更多份额必定困难重重。

另外,“四通一达”也没有坐以待毙,也在逐步的逼近高端市场,从它们航空货运的积极备战中可见一斑,而且,顺丰还不得不抵抗联邦快递、UPS两家外资巨头的凶猛杀入。

这盘棋对王卫来说是“前有狼后有虎”,他不得不思量下步棋该如何布局。

王卫向来稳健、踏实、勤奋,无论如何他定然不会抛弃自己的核心业务。

企查猫

正如《公众风潮》作者JoshBernoff所说“企业发展要认清自己的长处,你的优点决定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果你的特长是与客户有良好的关系和互动,那么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以扩大经营范围”。

显然,王卫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进军电商业,符合趋势也是其唯一选择,后文将展开这个思路,看看他是如何思考这个路径的。

只是,回头再看王卫经历的外部及内部环境,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像是主动的自我革命,更像是被逼上梁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战略防御。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